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记华电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隋海涛
转自: 时间:2010年05月05日12:39

     常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在十里泉电厂职工隋海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凭借着吃苦耐劳和愈挫弥坚的精神,用一把普通的焊枪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炫目的焊花如同他炽烈的追求,辉映着更远的前方……

  “一年中不知道烧坏了多少身衣服,也记不清身上烫出了多少伤疤”

  “一年中不知道烧坏了多少身衣服,也记不清身上烫出了多少伤疤。”这是他在厂劳模事迹报告会上的一句真情坦白,也是他学习焊工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最苦最累电焊工。对于初学焊工时的隋海涛来说更是深有体会。1992年的阳春三月他从部队复员转业到十里泉发电厂焊工班工作,为了能够尽早适应新的工作,他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每天上班前打磨好焊件,确保一上班就能准时开始练习,焊完再到修配车间进行车加工、打断面、分析总结、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作要领,然后再实践、再分析、再总结。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学习焊工技术过程中他坚持不懈,冬练三九,夏练三暑,定下了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11点的练习计划,一丝不苟地练习成了他上班后一年中雷打不动的唯一工作内容。每天2身工作服都会被汗水湿透、两个焊把轮番使用也热得烫手;脖子、身上、脚上烫得遍体鳞伤,被汗水一浸,疼痛难忍。每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正用焊枪连接着自己心中闪耀的梦……衣服烧得千疮百孔,身上烫出了串串伤疤,他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3年山东局焊训班上他拿到了平生第一个碳钢高压焊工证书!第一个证书到手他并没有因此满足现状,而是以力再战,毫不懈怠,他采取白天工作,业余练习的办法,一鼓作气,第二年又取得了12Cr1MoV合金钢焊工资格证,在以后的5年里逐级拿到了G102、直至最高的T91焊工资格证书。

  “将本领用到工作中,以精益求精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2006年7月,十里泉电厂决定利用机组调频的间隙,对#5炉球化严重的管道进行紧急更换。当时他正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出差,得到消息后,他马不停蹄连夜返回,迅速投入了战斗。在炉膛尚未完全冷却的情况下,他第一个钻了进去。时值七月,夏日炎炎,炽热灼人,炉膛内更是酷热难当,加上焊接位置空间极其狭小,全部只能半蹲半跪在管道上施焊,管道上的岩棉不停地飘落在脸上、身上,汗水和着煤灰,像万千小虫在爬,奇痒无比……五个多小时的工作结束后,他成了谁也认不出的“灰人”。

  就这样,工作上从不讲条件的他,除完成日常的维护消缺工作外,还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赢得了大家的交口赞誉。2007年他由焊工班调到本体班担任副班长,2009年6月他挑起了班组的大梁——担任了班长。他说“我工作的角色虽然转换了,但激情有增无减!”最初面对从未接触的本体检修工作时,他丝毫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加倍学习。遇到疑难问题,他便会同同事们一起讨论、分析、决策,细致地完成好每一项检修任务,从中了解一些本体设备知识和工作方法,既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又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单打独斗”到“兵头将尾”这一角色转变。

  2009年8月17日——就在他担任班长两月后的一天,#6炉干除渣出现了故障:起弧段至水平段尾部所有的小链已经全部掉下,且使小链正常工作的轴承座也拉坏了七支,使得小链不能正常工作,形势十分危急。隋海涛当机立断、有的放矢地将人员分成两组,第一组从一级碎渣机上部对渣斗里的存渣从应急疏灰沟进行疏放;第二组对清扫小链存在的缺陷进行消除,对渣仓底部灰渣进行疏通。随着一阵阵铁锹的哗哗声,带着热度的灰渣便顺着渣沟哗哗地落到了车斗里,细小的干细渣也随着空气的热度不时地袭来,不一会儿,他的脸上、安全帽上、连体服上都布满了细小的干渣……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他的带领下,全班人员斗志昂扬,经过8个多小时的鏖战,终于使清扫小链恢复正常,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真金不怕火炼,素日里练就的真功夫关键时刻就会大显身手——在厂内如此,在厂外亦是如此。

  近几年,十里泉电厂面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和老厂严重超员等不利因素,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隋海涛积极响应厂的号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受住了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和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寂寞,圆满完成了一次次外出大修的任务,他用过硬的焊工技术、“亮剑”的精神,打响了“十电”的品牌。特别是在聊城热电公司#1炉的过热器弯头更换和高温省煤器项目的改造项目中,面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他合理组织、积极协调,带领大家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奋战近一个月,提前5天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全部检修任务,焊口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8%以上,被誉为聊城热电公司优质检修工程。

  “爱,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隋海涛每当谈起自己取得的点点成绩,就不由自主地感慨道:“爱,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这爱当然包括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家人的理解。

  关于爱的记忆珍藏在人的心底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冲刷愈加清晰起来。2002年他初次参加大赛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他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由于他业务技能好、功底扎实而被厂选派参加山东省“济钢杯”焊工技能大赛。临走前同事们将他送到汽车站,并一再叮嘱他:“班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在艰苦的比赛期间,厂领导又专程赶到比赛现场进行慰问,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妻子坐车辗转几百公里送来了他喜欢吃的辣子鸡……爱的力量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潜力,赛场上的他生龙活虎,力挫来自全省包括发供电和基建在内的各行业众多强手,取得了总成绩第六、发电行业第一的好成绩,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和“枣庄市技术能手”称号。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乘胜追击,在各大赛场上,他手持焊枪赢得了一场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先后在枣庄市焊工技术比武和枣庄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组比赛中独占鳌头,并连续三年荣膺“振兴枣庄立功奖章”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一种付出——其中有汗水的付出,也有亲情的付出。他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班组技术员,再到班长,这一路走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常常向他奶奶“告状”说:“爸爸不要我了!”——在儿子童真的眼睛里,他总是早出晚归,哪像别的同伴经常围着爸爸撒娇、游玩。隋海涛清楚地记得,儿子不到三岁就送幼儿园了,八岁时就自己坐车到离家十余里的地方上学,有一次,他忙于机组抢修凌晨三点才回家,早晨他坚持着爬起来要送儿子上学,儿子却执意说:“爸爸工作很累,我自己能行!”隔着窗子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他第一次感觉儿子懂事了,长大了,他由衷地感到欣慰和感动。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2010年的华电集团公司的年初工作会议上他被授予华电集团公司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他来说是一种鞭策和动力,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如今他正在安徽芜湖公司参加机组大修,他感觉在新的起点上,他前方的路和企业实施“走出去”的道路一样,会越走越远,越走越稳,越走越好,越走越强。


(编辑:kelly)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