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重庆市电力公司的连续抢修,因灾害天气造成的4045个停电台区、319626户客户全部恢复供电。
灾害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立即作出指示,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抢险救灾,精心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5月7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到遭受强风雹暴雨袭击受灾较严重的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看望当地受灾群众,对电力抢险提出了“三天内恢复通电”的具体要求。
时间就是效率。重庆市电力公司及基层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灾区靠前指挥,迅速作出了跨区异地抢险“三支援”(抢险物资支援、抢险队伍支援、发电应急设备支援)的统一部署。随后,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17支“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7331名应急抢险人员装备13套大型机械、7台应急发电车、11台发电机及61套应急照明赶赴灾害现场,共同参与受灾最严重的垫江、梁平、涪陵、彭水灾区抢险救灾。同时,有关人员组成的“现场抢险协调组”和两支安全监察队伍快速到达垫江、涪陵、彭水和梁平县,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此次抢险救灾,“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突出表现为“反映迅速、靠前指挥、措施得力、运转有序、安全高效、成绩突出”。特别是长寿局和忠县公司,克服自身供电区域内繁重的受灾抢险任务的困难,派出异地抢险队伍驰援垫江县和涪陵区,践行了“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传承红岩精神、服务五个重庆、甘当供电卫士”的庄严承诺。“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电力抢险救灾工作得到了市委薄熙来书记的高度评价。
截至5月9日,垫江、涪陵、彭水和梁平县的电力抢险工作全部完成,受灾线路和停电客户全部恢复供电。通过奋力拼搏,重庆电力职工用行动完成了薄熙来书记“三天之内恢复灾区供电”的要求,用责任再次向渝洲大地展示了“国家电网”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
公司下一阶段将开展灾区电力设施后续消缺工作;总结本次电力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开展受灾供电设施的保险理赔;统计异地抢险支援队伍、应急发电车组发生费用,为公司以后跨区异地救援提供依据;完善各级应急体系人员配备。
评论:
集团化运作铸就“国家电网”品牌
日前,重庆电力公司全力组织人力物力抗风救灾,已夺得全面胜利,证明了公司集团化运作的强大优势和造就品牌的能力。
集团化运作体现了协同意识。受灾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公司系统的集团化作战给予高度评价,高度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团化作战效率高。公司系统17支抢险队伍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灾区集结,仅用三天时间,即完成了抗灾任务,干净利落、井然有序地取得了全面胜利。二是集团化作战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得以凸显。垫江、梁平、涪陵、彭水自加入国家电网的大家庭后,上上下下的干部员工第一次在灾害中亲身体会到国家电网的深切关怀。假如仅以灾区所在的供电企业之力,恐怕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抗灾战斗的全面胜利。
集团化运作体现了品牌意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灾害是命令,也是英雄出现的时机。“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自今年1月9 日正式成立后,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了一些口碑。借这次灾害的时机,“红岩”队伍表现突出、不负众望,给灾区老百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好印象,颇有“第一次”横空出世之大气魄和大气势。殊不知,“红岩供电”的部队此前早已在屡次出现的灾害面前当仁不让、迎难而上,在灾害现场的第一时间内救人,第一时间内抢架线路、恢复供电,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没有违背公司主要领导决定成立“红岩”这支光荣队伍以“锤炼队伍、彰显责任、塑造品牌”的初衷。
红岩,代表着光辉不朽的革命精神,在重庆人的心目中,红岩精神代表着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立志弘扬红岩革命精神,急行军奔赴灾区恢复供电,在灾害中铸就“国家电网”品牌,不负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灾区人民的厚望。在此,向抗灾英雄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致敬!
应急异地抢险的“三支援”、“三承担”作用大。公司在抗风救灾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三支援”、“三承担”并取得完胜,这是近年来公司坚持集团化运作和应急演练,坚持在抢险实战中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并注重事后深入分析成败得失,以期持续提高的必然的、可喜的成果。重庆市自2005年酉阳地区局部冰灾以来,公司数年磨一“剑”。此“剑”即抢修队伍,在意识、管理、机制、经验、速度等各方面均一步步茁壮成长起来,日臻成熟。
近年来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灾害频发,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在保有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高集团作战水平和必须的警惕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大灾害,是面对残酷灾害现实的客观要求。居安思危,常思危则大长进。如是,才能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作为国家电网一分子的品牌和形象。另外,公司各项工作之间的联动机制如何实现更为完美的“无缝对接”,值得花心思和时间进一步研讨,并完善和体现到相关的应急预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