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春天来了:玉树,那灾难中绽放的格桑花
转自: 时间:2010年05月14日09:21

5·12,4·14。不同的时间,一样的伤恸!

  汶川,玉树。不同的地点,同样的力量!

  两年前的今天,我们焦急地注视汶川——震惊,焦灼,悲恸,感动……我们一次又一次泪湿双眼!那生死刹那间迸发出来的人性光辉,温暖着我们的心,也教我们珍惜生命,坚强前行!

  而今,汶川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强震再一次降临我们这片多难的土地!美丽的玉树,满目疮痍,一片废墟。而我们的心,再一次集结!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本报记者赶赴灾区,在半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们用相机,用眼睛,用心捕捉着每一个震憾人心的瞬间,感受灾区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平凡言行中所折射出的坚忍与顽强。风愈狂,身愈挺!雨愈打,叶愈翠!那些平凡的师生,那些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就像高原上顽强不屈的格桑花,在灾难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让我们随本报记者一起,重温那生死瞬间发生的故事,感受那苦难中迸发出的力量!

  ——编者


 
  4月22日,在结古镇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几个孩子在玩荡秋千。

  飞赴玉树前,同事们一再叮嘱:“高原缺氧,要带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到了高原后,每次发稿与后方领导同事通话时,也必能听到一句:“有没有高原反应?要多注意休息。”不少同事还发短信鼓励并问候我们。这一切都让我们非常感动。然而,在灾区的采访中,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感人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愧疚——同灾区教育系统的干部师生们相比,我们那点高原反应又算得了什么呢?!

  青藏高原的夏天有一种格桑花——藏民眼中的“幸福花”,虽然它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它却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那些玉树灾区的干部师生,正像高原上普普通通的格桑花,在苦难中绽放着坚强和力量!

  14位亲人的生命和抗灾复学工作

  【她叫白玛求吉,是玉树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地震中她的14位亲人遇难,而她却强忍着心中的悲伤,一直坚强地守卫在抗灾复学的工作岗位上。】

  4月30日下午3点,震后16天,玉树巴塘机场候机室。

  一个大约40岁的藏族妇女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她不是玉树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吗?就在前一天下午省州县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她汇报工作时的简洁明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此时我并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我主动走上前去同她打招呼。得知我是记者,她似乎有些惊讶。她告诉我,这次离开玉树,是去山西长治联系安排灾区1000名学生转移复课的事。

  但是,当我主动与她谈起几天来采访灾区师生的感受时,她却不愿多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听我说。当我说完后,她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失去亲人,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与她同行的人告诉我,地震中白玛副县长家中14位亲人遇难了,特别是她大姑家有七口人被地震引发的火灾吞噬,她妹妹的女儿、她最疼爱的小外甥女也遇难了。

  于是,我提出要采访她。起初,她不太愿意:“还是多报道校长和教师们吧,他们才是英雄。”在我的一再恳求下,她勉强同意了接受采访。

  从与她的交谈中,记者还原出下面的故事:

  4月14日早上7点,白玛求吉早早起床,洗漱完后正在看电视。突然,地震发生了,房子经过一阵剧烈摇晃后轰然倒塌。

  就在房子倒塌前一刻,曾经当过13年特警的白玛迅即逃脱出来。惊魂未定的她,碰到也是刚从地震中逃出来的县长才仁公保。

  见到还活着的白玛求吉,才仁县长对她说:“赶紧先去一民中看看,那里有很多学生寄宿。”当他们一路小跑赶到一民中时,见到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均未倒塌,校长们已经把学生集中到操场上。

  得知学生没有一个伤亡,她不安的心稍稍平静下来。接着,她又来到县二完小,情况与一民中一样,学生们都安然无恙。从二完小出来后,在街头一角,她看见不少人正在抢救一个小女孩,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受重伤的小女孩正是她妹妹的女儿、她最疼爱的外甥女。

  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外甥女,她心如刀绞。外甥女今年才9岁,聪明活泼。就在前两天,外甥女还央求白玛求吉带她去玩,当时她还答应外甥女:“等过两天,大姨不忙了,一定带你去玩。”

  可是眼下,当护士的妹妹抱着重伤的外甥女去医院,她却不能跟着去——还有那么多学校、那么多孩子,她的心放不下。

  半小时后,她来到了三完小。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校舍倒塌,不少学生被埋,很多人在救援,她也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一个上午,她挖啊挖。“可是,我的力量太有限了。”

  中午时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县政府时,又领到了新任务:与另一位副县长共同负责卫生和教育系统的抗震救灾协调工作。她二话不说,转身又去了赛马场。

  一下午,她忙着为疾控中心和几支医疗队安排驻扎地点。忙忙碌碌中,她顾不上自己的亲人,直到下午5点多,工作告一段落,她才想起自已的亲人。

  在州民族中学读初三的宝贝女儿怎样了?外甥女救活了没有?大姑、二姑家怎样了?这些她都一无所知。手机,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这个时候,她才知道手机有多重要。

  她想起来了,早上匆匆忙忙从家中跑出来时,把手机落在家中了。“不行,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手机。”她心里一边想着,一边向已成废墟的家中跑去。她小心地钻进废墟,终于找到手机。

  擦干净手机上的灰尘,手机屏幕上显示25个未接电话,多数是女儿打来的。打开手机,一条短信蹦出来:“妈妈,您为什么不接电话?”

  她迫不急待地拨通女儿的手机。刚一接通,电话那边女儿边哭边说:“妈妈,真是你吗?你没有死?你在哪里?妈妈,妈妈……”

  电话这边,母亲早已泪流满面:“我的好女儿,妈妈没事,你也没事吧!”

  她又拨通妹妹的手机:“外甥女怎样了?”电话那边妹妹已泣不成声,她知道她最疼爱的外甥女永远离开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就在这时,表弟打来电话,告诉她大姑家七口人被火活活烧死,二姑家六口人遇难。她呆住了,半晌没有回话。她钻进一辆汽车,失声痛哭。哭过之后,她擦干眼泪,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白玛求吉强忍心中的悲伤,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分发物资、组织统计师生伤亡人数、安排复课……那些日子里,她白天忙工作,晚上睡在车上,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对白玛求吉的采访结束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位母亲,女儿无疑是她生命中牵肠挂肚的至爱。但作为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学校和学生则是她义无反顾的理性选择。我不知道,14位亲人遇难,她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坚强面对?我也不知道,每天从早到晚的紧张忙碌能否冲淡她心头的伤恸。但我知道,很清楚地知道,她在用自己的努力给别人以希望!就像她对我说的那番话:“这是天灾,谁也没办法。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必须振作起来,因为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身上有11块钢板还要玩命工作

  【他的身上有11块钢板。地震发生时,正在西宁的他毅然放弃到医院检查身体,赶回灾区,与师生们在一起抗灾复学。他就是玉树县教育局局长玛拉。】

  4月27日晚6点,玉树职业技术学校操场上的一顶帐篷办公室内。

  玉树县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工作。我凑过去一看,原来他正在整理一份材料。“是我们局长的。”小伙子说,“我觉得我们局长太不容易了。他的身上有11块钢板,但他工作起来比正常人还要玩命,谁也劝不动他。”

  从小伙子口中,我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地震发生后,正在西宁出差的玉树县教育局局长玛拉,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从这一刻开始,玛拉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他挨个与在家的局领导通话,要求他们组织各学校开展自救。

  那个时候,他早已忘记了原定的到医院检查身体的事。原来,在两年前的一次事故中,玛拉身受重伤,从此身上多了11块钢板。

  原打算当天上午去医院检查旧伤,但是眼下发生了大地震,师生们伤亡不详,这个时候他哪里还有心思看病?

  “快,快,再开快一点!”一路上,他不断催促司机。的确很快,平时要十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这一天整整缩短了四五个小时。当天下午6点,他们赶回了玉树。

  他立即到指挥部报到,临下车时告诉司机:“车子不要熄火,我报个到后马上去学校。”

  早在路上,他就得知三完小有学生伤亡,因此,他先去了三完小,并立即参与了组织救援工作。

  此时,他已近一整天没有吃饭。他忘记了饥饿,也忘记了联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更没有时间回自己家看看。

  当得知自己家人都平安后,他一鼓作气,连夜奔赴在各学校和自己的分片管区之间。身着单衣的他,夜间忘记了严寒。由于车辆受阻,焦急的他,甚至步行、骑摩托车往返于灾区的所有学校。

  连续几天几夜,他没见家人,没回过一次家,吃在车里,睡在车里。妻子和女儿忍不住来看他。

  看到他消瘦的脸庞,妻子心疼地说:“你一定要保重,不能累坏了身子啊!”

  他的眼圈一红,拉着妻子的手说:“你们平安就好,这里离不开我,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你们回去后照顾好自己就行。”

  打发走了妻子和女儿,他又投入到工作中。他对教育局的同志说:“我们有责任让教职工和学生们尽早住进帐篷、吃上热饭。”

  经过几天的忙碌,师生们的吃住问题解决了,玛拉的工作重心又转向复课:“复课是灾后首要任务,只有复课了才能稳定大局。”

  经过艰苦努力,4月18日,玉树县一民中实现复课。当天,玛拉一个人在帐篷教室里转了几圈,心情又沉重起来——“天这么冷,条件这么简陋,学生们怎么能读好书?”

  他想到把学生转移出去。经过多方联系,玉树县一民中的高三毕业生,全部转移到海西州德令哈市。

  前几天,玛拉又忍着病痛,与副县长白玛求吉一起奔赴山西长治,联系1000名学生转移复课的事。

  在灾区采访,我们耳闻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像玛拉局长一样,地震发生后,灾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一起,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是灾区教育恢复重建的力量之源。地震后3天,第一所学校复课;地震后9天,高三年级全部复课;地震后14天,乡镇以上中小学全面复课。正是众多的“玛拉”,写就了教育抗震救灾的“玉树速度”!

  生死刹那间孩子的坚强与担当

  【他们只是一群孩子,在这样的大灾中,他们本来需要大人们呵护。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却不顾危险,勇敢救人,他们的坚强表现让人肃然起敬。】

  4月29日中午,玉树州职业学校高三帐篷学校的一间宿舍内。

  昂江朋措躺在床上,整个左脚包裹着厚厚的纱布,床边靠着一副拐杖。当我要他讲述那天救出一名女同学的过程时,他却突然沉默下来。最后,还是宿舍里的其他学生向我描述了昂江朋措那天救出一位女同学的场景:

  那天早上,地震发生时,昂江朋措正在三楼宿舍里。剧烈的晃动让他意识到,必须尽快脱离险境。

  好不容易挪到了窗口,他不顾一切地纵身跳了下去。双脚落地的一刹那间,左脚巨痛,但他顾不上疼痛,转身就跑。

  就在这时,他听到身后有女同学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在一楼过道不远处,一个女同学被水泥板砸伤了腿部,动弹不得,他毫不犹豫冲了过去,背起这名女同学就跑。

  刚脱离险境,就听到后面宿舍楼一侧轰然倒塌。好险啊,再晚半分钟,他和女同学就都没命了!

  得知玉树州民族中学有几个学生勇救老师的线索后,我来到州民族中学采访。但不巧的是这几个学生均不在学校。根据学校一位老师的讲述,记者还原出这几名学生救人的过程:

  4月14日早晨,地震发生时,玉树州民族中学的校园内一片混乱,学生们惊慌失措,教工宿舍倒塌,教学楼大面积毁损。

  这时,高一学生土丁尼玛一边奔跑一边大喊:“倒塌的教工宿舍内有人呼救,快去救人啊!”

  于是,几个学生飞速奔向现场。到了现场一看,有几名学生正一边撕心裂肺地哭喊着老师的名字,一边用双手拼命挖掘。

  一阵余震袭来,土丁尼玛大喊着让大家退后。余震刚过,土丁尼玛和几名学生又立即冲向废墟。一个高个子学生用肩膀扛起倒塌后的一根横梁,同学们用双手刨挖。

  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学生们终于救出5名老师及其家属。获救后的老师和同学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后来,通过多方查找得知,这几名救人的学生分别是:高中部的土丁尼玛、李盛;初中部的伊西向求、更松巴丁、方永多杰、罗松桑丁、才仁求丁、昂文丁。

  在玉树州职业学校采访时,我一边流泪,一边听巴庆卓玛讲述自己被同学格来救出来的故事:

  4月14日早晨7:30,我坐在教室里开始复习功课。当时,教室里共有10多个同学。

  突然,大楼开始晃动,楼道里到处都是尖叫声,大家跌跌撞撞往外跑。我当时只顾跟着一群人往楼门口冲,被晃得差点绊倒。

  跑到楼门口的时候,楼体开始剧烈晃动,我就在同学格来的前面跑着。有几次,我差点被晃倒,格来几乎是抓起我一起向外面跑。就在快到楼门口时,我感到身后楼房倒塌的声响越来越大,碎石渣和尘土让大家连眼睛都睁不开。

  这时,我感觉自己被格来狠狠推了一把,随后就跌倒在楼外。而身后的教学楼却瞬间倒塌了。

  我对着周围大喊:“救人啊,快来救人啊,格来被压在里面了!”我像疯了一样用手挖着,希望能把格来挖出来。可是,直到挖得手都破了,也没有看到格来!

  讲完后,巴庆卓玛抱着我痛哭,那么无助、那么内疚、那么痛苦!后来,巴庆卓玛在现场守了两天两夜,谁劝都不离开,直到解放军战士把格来的遗体挖出来,巴庆卓玛才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孩子,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

  英雄,那些值得铭记的英雄!

  生与死之间就隔了一扇门。电光火石的瞬间,他们本可以早一秒冲出生门,但他们却宁愿用微薄而有限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对抗死神,哪怕因此而失去生命!

  大灾面前,这是无上的勇敢!

  生死之间,这是最大的担当!

  5月的高原,春意萌动。灾后的学校,废墟正一点点被清理。然而铭刻在心头的那份伤恸,那份感动,还有那份坚强和力量,却愈发清晰。

  春天已经来了,格桑花开还会远吗? 

  震区片断

  ■本报记者 陈丽娜

  (一)

  4月14日早上发生地震,中午我随青海省教育厅抗震救灾现场工作组的同志一起乘越野车赶往玉树。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于4月15日凌晨两点半抵达震中结古镇。

  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肖玉平曾在第一时间向省教育厅报告了地震的消息。见到教育厅王予波厅长的那一刻,他放声大哭——那个场面令人动容。还记得他的话:“我们拼命地用手挖,看见孩子伤亡,心里伤心极了。”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二)

  4月16日,走进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迎面就能看到垮塌严重的教学楼。

  “是地震演练救了师生们的命。”双眼通红的校长布周才仁告诉记者。

  地震当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在校园内进行晨读,楼内的师生由于有演练经验,地震来临的时候,尽管很恐慌,但凭着平时的演练经验,大家都逃出来了。

  (三)

  玉树的夜晚,非常冷,我们和衣而睡。厅长、处长们挤在一个帐篷里,一连睡了10多天的地铺。开始的几天,没有电,没有热水,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每个人盖三床被子,脚依然被冻得冰凉。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到达玉树的第三个寒夜,我和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庞青赶完手头的工作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困意席卷而来,我俩钻进冰冷的被子里,告诉自己快点睡,可是实在是太冷了,深夜寒风从帐篷的各个角落吹进来,最后我们只好抱在一起抵抗寒冷。

  (四)

  震后第四天,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玉树州教育局局长青梅多杰,鞋子破了、开线了,脚疼得挨不到地上,走路时一瘸一拐。

  在去学校的路上,青梅多杰接到女儿从外地打来的电话。女儿在电话中询问妈妈的情况,青梅多杰说:“你妈的情况我不知道,我现在这边要安置学生,走不开,你别怪我。”说完,就挂断了电话,转身投入工作。

  (五)

  见到旦周才仁老师的时候,他正在玉树职业技术学校察看灾后情况。地震时他忙着抢救学生,没有回家营救自己的家人,学生救出来了,但是他的父亲、弟弟以及家里的亲戚共七口人遇难了。

  面对记者,旦周才仁哽咽着说:“我一直住校,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平常很少回家,也没有和父亲好好说过话,我……我真的很后悔没有多陪陪他!”说着,旦周才仁开始小声哭泣,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心痛。

  在灾区,我采访了很多像旦周才仁这样的英雄。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很残忍,明明知道那些回忆是他们难以磨灭的伤痕,可我还是去揭开了。记不清当时流了多少泪?现在回忆起来,我想除了伤痛,他们还给了我无尽的力量,让我在那段没有白天黑夜的日子里找到了方向。

  (六)

  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紧张的救援后,抗震救灾工作转入到复课阶段。那段时间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复课后的帐篷。在我听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是世上最美妙的音乐!一下课他们就三五成群地玩篮球、踢毽子、唱歌,阵阵笑声让我暂时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帐篷学校就像是我充电的地方,每次去了之后我都浑身有劲,不断地提醒自己加油,努力,用自己的笔让这些灾后的孩子们尽快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重新站起来,重新笑起来!

  (七)

  地震前我从来没有去过玉树,地震让我看到了一个坚强而充满力量的玉树。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康巴汉子、这里的藏族同胞,都让我永生难忘!

  人离开了玉树,可是心还留在那里!每晚做梦,梦里的我还在玉树工作,还在为采访的人和事感动,甚至梦到自己在不停地徒手挖掘,挖得自己都瘫坐在废墟上。

  当然,在梦里我也看到了广袤而美丽的草原,看到了草原上帐篷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么清晰,那么真实!



(编辑:kelly)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