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人物专访 >> 正文

黄晓明:做一颗永不生锈镙钉
转自: 时间:2010年05月20日09:24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这是黄晓明上学时,老师的教诲。如果上升到世界观的角度,那么可以说,这算是黄晓明最初的启蒙。自1983年黄晓明从闽东古田县商业部门调入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他在基层班组一钉就是27个年头。27年,人生最精华的岁月,黄晓明一页页细细翻过。

  镙丝钉,黄晓明人生最生动的写真。

  27年来,黄晓明先后组织完成了燃料系统几十项改造项目,为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五一”前夕,黄晓明同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   

  黄晓明17岁起进入商业系统工作,干过先后营业员、采购员、仓管员、物价员,从商业部门转到电力行业,黄晓明感触最深的就是“隔行如隔山”,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为此,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很快熟悉了系统的全部设备。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他无论是上班的工余时间还是下班的业余时间,都抓紧一点一滴时间学习业务知识。除了看图纸资料,还下现场认真比对,晚上深更半夜了还在记录学习体会,总结白天的技术操作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高中毕业的黄晓明通过自学全面掌握了《电工基础》、《工业电子基础》、《热工检测及自动控制》等知识。仅三个月时间就能独立上岗,成为班组生产骨干。三年后的1986年他被任命为热工远控班班长。

  1991年5月,厂里为了加强输煤输油设备管理,决定组建“燃料电修班”负责燃料电气设备的检修,他主动请缨到工作环境艰苦的这个新班组担任班长。全班10名成员,负责燃料输煤和燃油系统低压电机,电气一、二次回路,系统照明,输煤程控,电视监控,呼叫系统,来煤计量检衡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设备分布广,技术性强,新到班组人员一时难以全面掌握。作为一班之长的他,为了提高新同志的技术水平和对设备故障判断能力,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图纸和资料,自己动手编写了一本便于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工维修手册》。里面既有燃料电气设备系统图,也有一些平时工作中实用的基本电工知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是他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现在《电工维护手册》依然是燃料电修班员工的重要帮手,每个在燃料电修班工作过的人对《电工维护手册》是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爱一行 精一行

  黄晓明是个爱琢磨的人,有事没事,就对一陈不变的设备技术进行创新改造。

  有一年大年初二凌晨二点,黄晓明突然接到运行人员的告急电话:3号行车无法运行。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到现场,经查又是3号行车滑线架固定杆脱焊,有两根约12米的滑线变形弯曲,22根电缆约100多个线头从开关盘内被扯断。这是一个老毛病了,黄晓明结合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大胆提出采用塑铝绝缘滑线取代厂家原来的角钢与滑块连接的设计方式,改造后有效提高了桥式抓斗起重机的运行可靠性。仅此一项技术革新就免除了原来每个月4到5次的抢修工作量。

  2004年,厂里把9号乙输煤皮带列为年度重要技改项目。原9号乙皮带机械自动化成度低,要靠运行人员就地人工操作为8个煤仓送配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设备运行可靠性差,不利于安全生产。黄晓明主动担负起这个技改项目,带领班组生产骨干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1号至8号煤仓电动犁煤器安装、调试,加装了速度打滑传感器和跑偏传感器,并在1号至8号煤仓安装了煤位传感器,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成功地实现了入炉煤的自动配煤,受到了厂部的嘉奖。

  这些年来,经他组织进行的技术革新项目多达40多个。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技改资金达30多万元,每年还可以减少班组维护费用支出5万多元。

  视工作为快乐,以奉献为幸福

  说起黄晓明,认识他的人无一不竖起大姆指:忠厚、老实、真诚,是个好人。问起黄晓明本人是如何成为劳模的?他则说是他的父母叮嘱他要“好好工作”的结果。

  1989年,黄晓明的父亲因肝硬化病重在老家古田病危住院,其时正值厂里发电旺季,工作紧张,他很想能够回去看望父亲,但没来得及回家探视,父亲就离他而去了。父亲临终唯一交待他们兄弟四人的就是要“好好工作,好好照顾母亲”。 “好好照顾母亲”,这是父亲的遗愿,也是黄晓明兄弟几个的心愿。勤劳朴实的母亲把他们四个兄弟拉扯成人,各自成家立业,她老人家还没来不及享受一天清福,不幸的是不久也重病在床。当黄晓明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时,心如刀绞,匆匆从永安赶回古田老家,来到母亲的病床前。当看到母亲那消瘦而苍白的脸,黄晓明的泪水禁不住地流下来。母亲看到日思夜盼的儿子回来了,反而责备地说:“你这样赶回来会影响工作的”。晓明知道,他母亲的心里想着的是——只要儿女们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我这是老毛病了,过几天就会好的,你好好工作去吧!”。然而,一心牵挂着儿女“好好工作”的母亲,第二天就去世了。过早地离开人世的父母亲,他们一句朴实的“好好工作”影响了黄晓明的一生!成为父母留给黄晓明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父母的影响下,黄晓明视工作为快乐,以奉献为幸福。他总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有难活、急活、险活、脏活、累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当他从现场回来那张黑黑的粘满煤灰的脸和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服时,他总像一个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战士,脸上流露着奉献的喜悦。

  有一年永安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他在河东的家也被洪水淹到。当时他正正在抢修14道螺旋卸煤机电源滑线,设备修复后,他本可以赶回去照顾家里。但当他看到当晚连下暴雨,大量雨水涌入卸煤沟,水位猛涨,各排水泵不停工作造成电动机发烫严重,而一旦排水泵发生故障将导致卸煤沟满水和锅炉断煤事故。于是他主动留生产现场,通宵认真检查维护每一台防汛排水设备,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直到卸煤沟积水排干险情排除。此时天已放亮,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才听说他居住的河东生活区已成一片汪洋,幸亏妻儿已被厂里组织的抢险人员解救。

  他就是这样“先人后已”,“公而忘私”。其实,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人、装着工作、装着同事、装着入党时对党的铮铮誓言。

  至今,这位领导和员工公认的“好人”、“老实人”先后多次被评为“厂先进生产工作者”、“厂标兵”、“厂优秀共产党员”、“厂十佳检修工”、“三明市劳动模范”、“福建省电力电力系统十佳职工”,“三明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2009年6月,他又受命担任永安发电公司可门项目部电气班班长,长驻连江可门电厂。年过半百的黄晓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编辑:kelly)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