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绿色校园”模式将在高校推广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0年10月11日09:29

   “希望这所百年名校,成为绿色教育、绿色文化传播的基地,进而推动全社会的绿色行动。”近日,在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表示,北大已提出可持续发展校园计划和建设绿色校园的目标,并将致力于高端能源管理人才的培养。
    节能增效开创产学研协作创新平台
    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由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建立,施耐德电气全球总裁赵国华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共同见证了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并为研究中心揭牌。
    “发展节能增效技术、培训高级能源管理人才,是北京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使命。”周其凤在致辞时这样表示。当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周其凤认为,此次与施耐德“节能增效”的合作是传播先进理念、进行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的有益尝试,“意义深远”。
    “将开创产学研协作的一个创新平台和人才平台,推动绿色低碳在高校的推广。”赵国华表示,此项合作是施耐德电气大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2006年启动的大学计划旨在通过与中国顶尖高校间长期的双赢合作,为中国的青年人才提供能效管理创新领域的支持和激励,促进来自知名大学的人才投入到创新的能源管理中。迄今为止,施耐德电气已与中国20多家高校在节能领域建立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与合作,建立了聚焦于包括纺织、采矿和冶金、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交通、楼宇、海运和节能增效等各种工业领域的共15个联合实验室。
     绿色低碳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
     据介绍,目前,北京大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化学、物理、能源工程和经济、法律、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十多个学科近四十门课程,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已经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从理论探索到决策支持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体系,使北大可以在国际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取得丰硕成果。
     此次与施耐德共建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并先后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院、国家湿地保护与监护技术中心等一系列研究中心,开展太阳能、生物智能、风能等新型能源的研发,研究和开发湿地保护、修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等相关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与实施方案,许多重大成果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周其凤介绍说,作为我国低碳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重阵,北京大学当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校园计划和建设绿色校园的目标。他强调说,作为一所大学,绿色校园的建设不应仅仅局限在节能减排工程实施的层面,还要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掌握环境保护及能源与资源管理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引导他们成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另一方面,要致力于相关科学研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成果。”
     植入课程培养高端能效管理人才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资源用量最少、对环境友好的校园,其中将包括对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和减排、固体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优化,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赵国华描绘了对“绿色校园”的展望。
     据介绍,研究中心的建立还标志着北京大学“绿色校园”计划开始实施。施耐德电气将负责组建研究中心能源系统实验室,用于北京大学在绿色校园和建筑节能为主要方向的课程和教学、节能项目实施以及学生创新活动的基地。
     此外,双方将利用研究中心为平台植入能源管理课程的方式深入推动能源管理学科,培养能源管理行业的人才,以满足中国节能减排市场对能效管理人才的渴求。同时,该项合作也作为2010年“北京大学绿色校园”项目的切入点,推动北京大学的节能减排行动和节能校园的建设。研究中心也将为各个高校在能源管理和创新领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为所有高校提供信息共享、项目合作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编辑:赖娟)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