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位脸上堆满憨笑的汉子名叫唐代远,48岁的他刚从杆塔上爬下来,手上的灰尘还来不及擦掉,便笑呵呵要和记者握手。唐代远是瓮安供电局永和供电所一名普通的线路班班长,“别看老唐这‘憨泥鳅’文化低,可技术却堪称一流,” 唐代远的同事小刘如是说。 勤奋+信念 唐代远常常自嘲自己 “先天不足”。他说自己记忆力差,但他心里有一种信念,只要努力去学,没有学不会的东西,记得刚到供电所那会,他曾用一年半的时光来走遍辖区每条线路,熟悉线路上的每个设备,记下每条线路的事故易发点,品尝过许多酸甜苦辣。“要么不学,要么就学精”,他一边抹掉手上的灰尘,一边向记者表明自己学习的态度。他说自己是兼任安全专职,安全问题就像一块心病一样一直挂在他心上, “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和他长期相处的同事小刘已经习惯了他这样自言自语。有一次,瓮安局一位副局长下到永和供电所考察大家对“十大安全禁令”的熟悉程度,全所只有他一个人流畅清晰的背出来。该副局长当场拍着唐代远的肩头对大家说:“你们瞅瞅,你们年纪才多大啊,记性还没有‘唐老头’好?”。 唐代远说他在席子河水电站检修班时,他把水电站所有设备全部“摸透”了。有段时间发电机轴承温度过高(达到90多度),只有初中文化的唐代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来一大摞相关资料反复琢磨,每天要吊起180多斤的励磁机三四次,反复的校正轴承,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过钟,经过二人半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让发电机“退烧”了。 无论什么新业务,他都会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实行垂直化管理,任何工作都要“走流程”, 比如缺陷上报流程,局里还未开始集中培训,“没文化”的他就边请教局里会操作的人教他,有时一天要“厚着脸皮”打十多次电话反复问,直到真正弄懂为止。 对永和供电所所有10千伏线路状况,他如数家珍,哪里是雷击区,每条线路有多少耐张,每个耐张在什么位置,哪里在山梁上…… 咱是电力特种兵 2009年8月17日晚, 35千伏白水河变电站10千伏白大线电流速断,沿线6个村2000多户人家立即陷入一片黑暗, 8家煤矿的风机、水泵等立即停运。解决煤矿企业的排水通风安全问题就万分“火急”。当忙了一天唐代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供电所时,没有多想,又立马投入到抢修的战斗中,对永和所辖线路情况比自己孩子还熟悉的唐代远,带领工友直奔白大线几个最可能发生故障的点,唐代远对工友说,“我们顺线路逐一查找,不就是30几公里嘛!”。他们提着探照灯和脚扣等工具顺线路在山间崎岖小路上,巡线查找故障。秋夜,山间躁动的蚊子向他们伸出了一根根锋利的毒针,身上不一会便起了大疙瘩……午夜,抢修取得成功!当他们安下心回去睡觉时,新的状况又出现了—— 10千伏白大线电流速断和单相接地……当他们完全修复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像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对于唐代远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记忆最深刻的是2008年冰冻灾害期间唐代远和同事每天在山路上踏冰卧雪巡线20公里,每天带着援建部队的兄弟翻越崇山峻岭……。 “他是保卫咱永和光明的电力“特种兵”哩!”一位过路的老乡指着又爬上杆塔的唐代远笑嘻嘻的说。 同群众血肉相连 坚持原则 他视群众为兄弟姐妹,记得2008年冰灾,蔡家湾拆下的旧变压器被犯罪分子把铜芯子偷走。他便配合警方,联系群众,4小时破案。他走一路,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认识的人,线路有什么故障,总有人义务将看到的通知他。 唐代远在巡线的过程中,遇到哪位没有时间交电费的用户,总是放心的把钱拿给他们的“老唐”顺便帮忙代交。近三年来,让70多岁的孤寡老人莫仁贵感到奇怪是供电所的人只抄表却从来没有叫自己交电费,他问抄表工小吴是哪个给他交的电费,小吴根据唐代远的意思,就说是国家交的。莫仁贵老人到如今都还认为自己的电费是乡民政给“照顾”呢! 据他的同事刘峰介绍,他非常乐于助人,在供电所,无论是所长安排的工作,还是同事请他帮忙,他从来没有推迟。大家在外线工作这块十分的依赖他。任何一个人做他的所长,都会感到工作特别好开展,是所长的好助理! 他和施工方项目经理的私下关系十分融洽,很多项目负责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程施工后他们都成为了朋友。但是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理他绝不含糊。他认为,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对不起良心、对不起国家。对施工方也不好,一旦发现返工,施工方就会亏本,这也是害了朋友。 他又开始上路啦 他说自己一生最遗憾的事是没能看母亲最后一眼,“母亲病重期间,也正是太阳山山泉水安装和试运的重要时期,忠孝不能两全啊。”说到这里,眼前这位铁铮铮的男儿眼睛有些湿润了。他说自己文化不高,只能做些简单的事。说自己能够将一辈子献给大山深处需要光明的山乡人,真的是感到每天都特别充实和快乐。虽然他说自己身上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胃病。胃病还经常发作,有时骑车出去抢修,胃病发作时,他急忙下车到路边蹲起,痛得全身无力并直冒汗,吃点随身携带的镇痛药,等到疼痛稍微减轻一些后,又骑摩托车继续前进了。多年来,他获过先进工作者、抗冰抢抢险功臣等等荣誉称号,他说自己很珍惜这些荣誉,“说明组织上对我工作肯定嘛。” “记者同志,不多说了,工作中很多同志都做得比我优秀!”说完,他那像“黄牛”一样的摩托车又发出了“嘟……嘟……”的响声,很快,他的人和车便又消失在远处更远处的巡线路上。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