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发挥优势 三峡大学成为三峡区域人才库和智囊团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0年10月15日08:28

    三峡大学刚刚过完10周岁的生日,一组数据见证着三峡大学的发展历程:4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近五年,三峡大学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篇以上,三大检索收录200篇以上,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00部以上。

    三峡大学2000年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该校始终坚持“依托三峡、突出水电”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水电类学科特色和优势,在服务三峡工程、湖北清江流域水电开发和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基地,汇聚了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目前,三峡大学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水利电力学科为主导,构建特色鲜明、相互支撑、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的水利与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与信息产业、地域文化与艺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六大学科群。

    后三峡时期研究任务巨大。三峡大学依托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博士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瞄准后三峡时代对人才及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国土资源部等单位合作,建立起了能适应后三峡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科研平台。学校拥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

    三峡大学对三峡库区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科学观测与研究,成功预报了新滩等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针对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开展了人工边坡及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针对库湾支流水华问题,进行了水华暴发机理及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的研究。在生态与环境方面已取得专利40多项,形成植被混凝土等多项实用新技术。今天,三峡大学已成为三峡区域的人才库和智囊团。


(编辑:赖娟)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