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孙晓迪,慈祥的面容,爽朗的笑声,亲切的眼神,温雅的话语,让人觉得他一定是位儒家学者。其实,了解他的人却都领略过他坚守原则、务实创新、勤勉节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2009年,孙晓迪从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升至苇湖梁发电公司党委书记岗位。角色的转变,责任的叠加,孙晓迪迅速调整自身的思维路数,与公司领导班子戮力同心,广拓企业发展路径,准确定位企业,创新党建工作,发展“文化兴企”之路,为企业科学跨越发展、优化机构,持续增盈收益保驾护航。 他常说:“一个企业的兴衰关键在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同心同德则企业兴。”说起来也是,市场无情,企业竞争何尝不是在进则成,退则衰。苇湖梁公司作为国家一五企业,如今面临着机组容量小,人员机构复杂等历史难题,发展堪忧,面对众多的“疑难杂症”,请看孙晓迪的“三不”真经。 一、迎难而上,面对企业的“发展”难事——不推 如何让老企业焕发青春活力,让员工成为新一代的苇电人,企业发展的前景在何方,从那里切入,这些问题困扰着企业的领导者们。作为党委书记,孙晓迪坚定信念,坚持原则,和总经理高度配合,统一思想不等不靠不退缩,“抓住机遇,丢掉幻想,立足企业实际,对症下药。孙晓迪带领着公司紧紧抓住脱硫改造的有利时机,拉开了打造环保电企的绿色之路。 苇电公司以“奉献清洁能源、共享健康生活”为使命,坚决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2008年苇电脱硫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投运,仪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自动投入率均为100%,同时通过环保性能验收,成为新疆首家脱硫电厂;2010年8月,采用化工废料电石渣做脱硫剂而成功脱硫脱水的电石渣工程顺利竣工,此举为公司每年节省脱硫成本300万元,减少脱硫反应中二氧化碳排放8800吨/年;如今苇电公司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已通过初审,成为华电集团公司首家,同时也是新疆自治区首家启动该项目的发电企业。 二、以人为本,处置企业的“是非”事——不图 处置企业的“是非”事,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孙书记的带领下,新一任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前进的征途中,没有忽视民生问题,一直以来,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008年,公司多方筹措经费支持多经企业,开始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食堂问题历来是各企业管理中的软肋,孙晓迪不为名,不为利,多次深入食堂,明察暗访,为员工说话谋事,要求提高饭菜质量,争取最大程度的满意度。 2009年,在风风雨雨的小高层筹建中,本着为员工谋福利,留住人才的宗旨,孙晓迪不辞劳苦,多次亲身上阵,跑项目,找出路,为小高层的按期开工,节省资金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人文环境的打造中,苇电新建了乒乓球馆、篮球场,修缮了民族活动室、职工宿舍楼;企业在资金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对在职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1084人进行健康体检,并设立员工“健康奖”。这一切都让苇电的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三、思想入手,化解企业的稳定事——不怕 苇电是一个拥有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老企业,员工中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俄罗斯、锡伯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员工安定历来是宣传和维稳的重点工作。孙书记常说,民族团结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基础。7?5事件后,他更加重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以“三注重”、“三项行动”保安全促稳定,珍视民族团结,通过创新民族团结活动载体,共建常青苇电和美家园的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公司先后举办了“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知识竞赛活动、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座谈会、开设了民族舞蹈学习班、举行了以“唱响民族团结之歌、展示民族饮食文化”为主题的首届员工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大赛等活动,组织“知形势 明任务 迎国庆 促团结 健体魄”多元化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员工对思想上、行为上进行正确引导,不断加强各族员工在生产、生活中的沟通与融合。 凭着这样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苇电的领导班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化解了企业认为难以逾越的“大是大非”,面对新的未来,孙晓迪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下一步,我们要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把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壮大新疆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孙晓迪微笑着说,他在微笑中继续着他的坚持,他的思索……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