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成成学子重燃 成成烽火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0年10月21日08:45

    70多年前,太原成成中学400余名师生组成抗日游击队,举校从戎,共赴国难,成就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大创举;70多年后,其后辈饱蘸深情,用影像记录了这段热血与生命织就的青春岁月,又开中学拍摄影片之先河

  今年是太原成成中学建校86周年。

  回到母校,追忆起那段烽火征程,不少战功赫赫的老将军,仍旧激情燃烧,壮怀不已;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学者,依然情牵梦绕,热泪盈眶。

  举校从戎 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太原成成中学是北平师范大学晋籍同学192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校名取《中庸·自成章》中“成己成人”之意。建校初期,它就以“自力勤俭,学业精良,注重觉悟,想民为国”蜚声三晋。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学校领导权逐步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其时,成成中学规模并不大,从建校到1937年13年间,共招生2200余人,在校生最多时不过五六百人。然而,“偌大的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亡之际,成中师生没有回家,没有流亡,而是勇敢地拿起了刀枪。同年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批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山西清源县(后与徐沟县合并为今清徐县)成立,11月5日改编为 “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全校400余名师生在共产党员刘墉如校长的率领下,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战场,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12月,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归属于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列编为“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1938年8月,四支队全体成员挺进大青山,配合八路军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他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协助筹集军需物资,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敌人围剿,清缴土匪,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抗拒着塞外严寒,忍受着艰难困苦。1941年12月,该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0师骑兵支队独立营,许多人被分配到绥蒙区的党、政、军、民各部门担任重要工作。

  这是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一支绝无仅有的学生军。学生队员最大的十八九岁,最小的年仅十三四岁,其中不少是父子兵、兄弟兵。八年抗战,先后有200余名师生献出年轻生命。在长长的烈士名单中,有阎焕景、阎焕曜、阎焕春三兄弟分别牺牲于1938年、1939年、1942年的记录。

  这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更是中华民族战争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评价:“这种师生从戎、共赴国难的英雄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山西历史上,前无古人,独树一帜,感人至深!”

  成己成人 一种不朽的精神传承

  太原成成中学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更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诗篇。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成成中学就已成立共产党组织,诞生了第一个中共学生支部,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惟一学校,党员人数最多时达到60多人,是当时太原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三大机关进驻成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杨尚昆、林枫等同志都在成中校园留下工作、生活的足迹。当时的成成中学,实际上已成为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解放战争时期,成成中学更名为成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与云山中学合并,被命名为山西省立成成中学校,后又改名为太原三中。1992年,在成中老校友倡议下,恢复太原成成中学,并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校名。

  几十年薪火相传,铸就了成中“爱国爱校,成己成人”的校魂。学校设立3个校史展览室,新生入学第一课便是讲校史,明校训;1998年,成立省城最早的中学生业余党校,每年培训学员六七百人,至今已发展中学生党员30余名,经验在全国推广并受到中组部表彰;2004年,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坐落校园;2009年,成成中学大青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内蒙古革命老区武川县建成,太原成成中学井尔沟希望小学正式挂牌,成中教师沿着当年师生游击队战斗的路线,出杀虎口,进大青山,缅怀革命先烈。

  数十载孜孜以求,焕发出成中“厚德博知,育才育志”的风采。改革开放以来,成中4名学子曾高居全省高考榜首;2005年,学校率先跨入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行列,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先进校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山西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场会也在该校召开。

  如今,战场硝烟已然散去,革命情志却永难忘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成中老校友阎百真执笔的 《成成烽火——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实》付梓。这位耄耋老人将心声倾注笔端:“我们这些从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幸存下来的老同志,自觉有责任记录下那段光荣的历史。”

  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激励着新一代成成人。2009年12月6日,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成成中学等单位联合拍摄的同名影片《成成烽火》在并举行开机仪式。

  “成中厚重的历史积淀不仅是成中的财富,更是党和国家,是全社会的财富。”太原成成中学校长贾国振说:“通过拍摄影片,把成成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来,弘扬出去,对全国青少年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温历史 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

  青春红色系列数字电影《成成烽火》通过亲历者讲述,以10部故事片的篇幅,分别展现1937年到1949年期间,成中师生积极抗日,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峥嵘岁月。该剧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开拍,除职业演员外,成中师生也多次参与拍摄工作,累计2000人次。他们奔赴榆次老城,太谷李家大院,大同昊天寺、土林,太原店头古战场和临汾壶口等地,在兴奋与劳碌中,重温历史,净化心灵。

  “原来总觉得学习艰苦,拍戏后才知道干什么都不易。”今年暑假期间,高二年级的张潇、徐昊乾等学生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影片拍摄。在太谷县物资储备171仓库,他们拍摄学生军奔赴前线前的训练场景。上百名同学队列整齐,仅持枪、举枪、刺杀这三个简单动作就拍了整整8小时。当天地表温度近40摄氏度,有些同学的皮肤都晒伤了。“拍摄分近景、远景,需变换不同角度,所有学生必须形成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能有丝毫失误,否则就得重来。”在定襄县河边中学拍摄日军飞机轰炸学校一场戏时,炸起的泥土能将人整个埋住,对演员的站位要求也更加严格。“一旦站错定点,不仅弄得满身满嘴都是土,还可能发生危险。”

  体味了艰辛与忧患,原本娇弱的独生子女一夜间变得成熟起来。“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捍卫祖国的责任是我们的。”高二0905班学生徐昊乾说:“拍摄过程中,听着先辈们激情澎湃的口号,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为祖国生存与自由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信念和勇气,我们的内心被深深震撼。这种信念和勇气也激励我们奋发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多出一份力。”

  “作为新一代成成人,能在成成人自己的电影里留下影像,感觉非常自豪。这对我们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高二0909班张潇说:“这一特殊经历,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新奇的体验,更是一次团队精神的锤炼和真实生活的磨砺。”

  目前,影片的前3部已拍摄完毕。9月28日,影片的后5部在内蒙古举行开机仪式。张潇表示,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参加这样的活动。

 


(编辑:杨芝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