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仪征新城供电所周维忠:感动扬州城
转自: 时间:2010年10月26日08:47

    在美丽、精致的江苏扬州市,从市委书记到每个市民都知道这么一位“扬州好人”,并且一直被他的所作所为感动着,他的名字叫周维忠。
  今年42岁的周维忠,是扬州市所属仪征新城供电所一位普通农电工、一名基层党员。他干村电工已23年,负责3个村1600多户人家的用电维护、抄表和电费收取。无论风中雨里,还是夜深人静,只要客户有需求,周维忠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在四乡八邻眼里,他好比“神行太保”。除此,他还一兼“多职”,是智障孩子的“电爸爸”,是孤寡老人的“外快儿子”,是村子里的“编外村官”。
  善心编织的“美丽谎言”
  1998年夏天,周维忠发现朴席镇卞河村勇敢组村民唐有付家已经好几个月不缴电费了,电费催缴通知书下了好几次,对方还是欠费。“怎么这么‘老油条’啊?”周维忠“奉命”前往唐家实施停电催缴,可是一踏进唐有付家,眼前的一切让周维忠十分震惊:房屋破旧,家徒四壁,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板凳都没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蜷缩在角落里,邋里邋遢并且一副痴傻样。
  原来唐有付患有眼疾,几乎失明,老婆和儿子都是智障,一家人就靠种点田糊糊口,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我不是不想缴电费,实在是没钱,要不你把我家的口粮拉去抵电费或者把电拉掉!”看到眼前一切,听到唐有付如此说,周维忠心里酸酸的,说了句“我想想办法”,掉头走了。
  离开唐家后,唐有付的傻儿子唐久亮痴傻的模样始终在眼前萦绕,周维忠的心揪了起来。
  再次去唐家抄电表时,周维忠从工具包里拿出了火腿肠、饼干等食物塞给了唐久亮。老唐忐忑不安地拦着周维忠问:“我没缴电费,怎么没断电啊?”周维忠说:“放心吧,公家帮你缴掉了!”
  老唐听周维忠说国家有减免政策,终于放下心来,却不知道哪有什么减免政策,而是周维忠从自己300多元工资里扣掉了唐家的电费。12年来,从周维忠工资里扣掉的唐家电费已经超过4000元。
  为残疾“儿子”,他不止一次“亏待”亲生女儿
  周维忠对唐家的帮助远不止垫付几千元电费,他把唐家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痴傻的唐久亮当成了自己的儿子,而从“1”都不会数到“10”的唐久亮只要见到他总要喊声:“电爸爸”。每次到唐家抄表前,周维忠都会买好火腿肠、面包、饼干等食物带给唐久亮,久而久之,只要看见周维忠来村里抄表,小久亮就欢呼雀跃地迎上去,扛着小梯子“陪”周维忠走村串户去抄表。
  唐久亮生活不能自理,成天衣着邋遢,蓬头垢面。周维忠看着心急,一有时间就给他洗头、剪指甲,带他去浴室洗澡。
  邻居们说,久亮以前见着人,总用手捂着脸,蹲在墙角从没见他笑过。自从遇到了周维忠,不仅脸上有了笑容,而且也能大方见人了。
  日久天长,唐久亮对周维忠有了一种超越父子的感情。2008年1月28日,大雪过后,周维忠无法骑车上班,只能步行。刚出家门,就远远看见唐久亮在他上班的必经之地等他。路面积雪深及膝盖,语言混沌不清的唐久亮向周维忠支吾了半天,大意是:我在前面为你趟雪,你跟在我后面走。周维忠心头一热,差点掉下泪来。怎么能让孩子在这个冰天雪地里受苦呢,他舍不得,一个劲地劝他回去,可一向听话的“儿子”这次却倔得像头牛,硬是在周维忠前面趟了近10公里路的雪,把他“送”到了供电所。
  小久亮的食量很大,一顿能吃1公斤红烧肉,周维忠每个月的月头都会买肉买鱼送到唐家,还经常把小久亮带回家吃饭。有一次,女儿周莉被唐久亮狼吞虎咽的吃相气得快要掉下眼泪,离开桌子不愿吃饭。周维忠将女儿拉到一旁说:“你把久亮当作亲哥哥,就不会厌烦他了。”
  周维忠对小久亮的爱一度让亲身女儿周莉十分不满,女儿常常埋怨他:“我想吃排骨,可是你每次都说忘了,可是对他你怎么这么大方,我可是你的亲生女儿啊!”
  几年前,一个农电工的工资也就几百块钱,周维忠把钱用在了小久亮家,哪有多余的钱给女儿买排骨啊,所以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骗女儿说“忘了”。  
  把他比做“神行太保”一点不过份
  1988年10月,不足20岁的周维忠成为朴席镇汴河村村电工。周维忠——这个先是被村民们喜欢叫做“小忠子”的毛头小伙子,后来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行太保”。如果时间可以像光盘一样能够回放的话,我们便截住以下几幅画面,以验证周维忠俨然是“神行太保”。
  2006年大年三十傍晚,汴河村吕庄组的张锦春急匆匆跑到周维忠的家里,反映他家突然没电了。正在做年夜饭的周维忠二话没说,脱下围裙,挎上工具包,跟着张锦春就走。
  2007年“三夏”农忙时节,黄泥村中秋组朱德明用潜水泵打水,水泵漏电导致400伏朝阳线跳闸。当时,周维忠正在责任田里插秧,他闻讯后迅速沿着线杆一路查找,半小时后查出故障恢复供电。
  2008年深冬的一天子夜,沿江村团结组有一户人家老人去世,却碰上家中停电。周维忠在睡梦中被村民主任汤爱红打来的求助电话叫醒,知情后他满口应承。因冰天雪地路滑,根本无法骑车,周维忠快步踩着“吧吱、吧吱”的雪地,背着抢修工具,走到那户人家。
  2009年大年三十晚八点,周维忠一家4口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沿江村徐庄组的徐义平打电话称全组40多户人家电灯全“瞎”了、电视都“哑”了。接户线改造不长时间,周维忠满以为能过一个太平年,下午时分特意将摩托车冲洗干净,等他出行时才发觉因气温低摩托车“冻”上发动不起来,只好改骑自行车上路。当天晚上天空下着毛毛雨,要到的地方距他家有4公里多的路程。即便是这样,周维忠仅花了15分钟的时间赶到村电房排除了故障。
  不拿一分钱报酬的“编外村官”
  周维忠从23岁起就被村民推选为村民代表,他以自己的正直、热心赢得村民们的普遍信任,每年不少于10回帮助村委会成功地协调和解决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早在多年前,村民们便把他当作“编外村官”。
  2009年3月初,仪征市经济开发区征用沿河村张庄组土地,需要拆除张锦虎家的的房屋。村委会研究时,将动员张家拆迁的工作委托给周维忠。周维忠白天忙供电上的事没空去,等到晚上下班后才能去张家。尽管张锦虎蛮佩服和敬重周维忠、两人相处的像兄弟,但动了他的“奶酪”就拉长了脸。周维忠第三次上门说服张锦虎时,张锦虎情绪激动地说:“你是不让我发财,是朋友来喝酒吃饭倒可以,你再谈拆迁的事就出去!”周维忠忍耐住,照样和颜悦色地给张锦虎既说“大道理”又说“小道理”。就在这次,周维忠说服贴了张锦虎。同时,为妥善解决村民周翠英老人和孙女因征地拆迁无居处的难题,周维忠说服家人腾出屋子给奶孙二人住。这奶孙二人要住到安置房建好,周维忠还不收房租费。
  据周维忠所在村党支部书记缪炳祥介绍,周维忠义务为村排涝站维护保养、试机开机、汛期值班长达20年,从未提起报酬、补偿。不仅如此,周维忠在业余时间带着一些村民做公益事,这些村民不讲价钱。他们说,周维忠为他们家做事没要过一分钱,跟着他干活还好意思要钱。
  像亲儿子一样照顾7位孤寡老人
  其实在新城镇沿江村,受到周维忠长期帮扶的还不止唐久亮一家。直到2009年周维忠才无意中透露,他从1995年开始,一直照料着郭敏忠、徐学元、胡家平、桂德九等7位孤寡老人和五保户(现已有三人去世),为他们缴纳电费、看病买药、维修房屋、购置物品等。这些老人聚在一起常调侃说周维忠是他们的“外快儿子”。
  “米没有了,叫人带个信,他就送来了!”81岁的五保老人郭敏忠说,周维忠经常送米送菜来,自己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需要也不客气了,直接找他,“电费已经十多年没缴过了,全他缴!”
  五保老人桂德九的家在周维忠上下班的途中,每天上下班周维忠都要顺道看看。有一天下班路过,周维忠推门进去,发现老人病得厉害,周维忠二话不说把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并垫付了500元医药费,把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009年底,周维忠被评为仪征市“慈善之星”并获得2000元奖励,他想到有两位孤寡老人的窗户还是用塑料薄膜糊起来的,就用这2000元钱为这两位老人装了铝合金窗户,并给7位老人置办了围巾、帽子、袜子、衣服等物品。
  其实周维忠的收入并不高,工资每月1100元不到,前几年只有几百元。每个月的工资一拿到手,他首先要买鱼买肉送到唐家,再买东西送到7个孤寡老人家,每月都是“月光一族”,妻子苏俊琴指望不上他的工资,只得外出打工。家中的房子已经砌了10多年,因为没有钱楼梯扶手一直没能装上,去年老母亲不幸从楼梯上摔下,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家里一台电视机是1984年买的,直到去年春节妻子打工带钱回来才换掉。
  尽管自己的生活也很拮据,但唐有付和7位孤寡老人家每个月的电费周维忠总是早早预留下来。记者从供电部门电脑里查询得知,仅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周维忠累计为7位孤寡老人缴纳电费7292.76元,而2005年之前的缴费情况已无从查询。
  具体有多少钱花在了唐家和7个五保户身上,周维忠没有记账,但他有一个坚持了10多年的习惯:月初买鱼买肉去唐家,月中买米买油去五保户家,月底帮唐家和五保户缴电费。
  其实,周维忠的事迹不仅仅感动一座扬州城,他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家电网报》、《新华日报》等国内近百家媒体上宣传报道。他还是全国“百城市道德模范”。

 


(编辑:王玉珠)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