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招募甄选 >> 正文

毕业生就业特点:高薪低起步 心高苦开头
转自: 时间:2010年10月27日08:29


  中天人力高校部部长刘凤景开诚布公地讲到,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1万,天津市有12万高校毕业生步出校门。高校毕业生是高端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高校毕业生优质就业,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特定要求,是实现高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且有知识、有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新生劳动力群体,如何使其顺利步入职场,寻觅到适宜自己的人生坐标,确实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都说就业难,其实这个“难”字真正的含义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现实与观念的对接难。想解决这个问题究竟需要认识什么?转变什么?我们不妨听听来自各方的建议。

  建议1

  学生就业最难转变的是心态

  人物介绍:郝健强,男,24岁,本市某高校学生辅导员

  经验来源: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做着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一线零距离接触就业的学生与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

  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习,一直是注重理论,因此最开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来学校招聘的企业人力经理就曾提到:他们招聘学生后,公司最开始在他们身上的投资是没有多少回报的。所以一开始,在学生还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情况下,要企业给学生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待遇,对企业来讲是不合理的。在学生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眼高手低。

  对于工作起始薪酬要求过高,再者吃苦意识差,想着一开始就从事管理工作。譬如,对于工科学生来讲,不下车间进行实际锻炼,企业不可能让其从事管理工作。实际上,很多心态好的学生在接受企业的锻炼后,薪资与工作环境质量提升很快。

  可是当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就是不愿意放低姿态去踏实求职,这样的学生,企业不愿意要是很正常的。当然,降低预期不是说忍受极端条件,而是接受行业合理的平均水平。譬如印刷行业应届生的平均薪资是1500元每月。可是一开始你要求2500元甚至是3000元,这就注定很难顺利就业了。

  所以,我对毕业生的建议就是,在摸清你所想从事的行业的平均薪资的情况下,摆正心态,合理预期,是解决就业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建议2

  课程应重专业技能

  人物介绍:康勇刚,男,53岁,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教授,从事高校教育2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生活过8年。

  经验来源: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结合自己中外的经历,康勇刚从高校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学生个人专业技能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我对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与思考如下:1.可以在学生大一大二开始,增加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方面的通识内容介绍,早期铺垫专业内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受到的影响。2.在专业课学习期间增加体现理论基础支撑实践应用中的案例介绍及分析。3.有专业的早期认识及对专业应用中案例介绍与分析的教学过程为基础,才有增加实践环节的基础。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有企业参与的企业课题部分内容的研究、实验及评价等,使学生在学校后期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以务实的姿态认识社会对专业人员的实际需要及自身对这些需求尚存在的差距,使自己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知识储备的程度及对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有客观的认识,并有调整的机会。

  专业技能是当前企业诟病学生的一大重点,课程设置改革应注意在专业技能这方面寻求突破。英国的大学,很注重校企结合,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建议3

  必要的职业感很重要

  人物介绍:柴佳佳,万丽泰达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

  经验来源:长期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

  “现代企业更喜欢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客观事实的捕捉能力强,态度积极、工作严谨、思维活跃,具有较清晰的自我定位的人。”柴佳佳说,这些素质的背后,是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会观察思考。对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一定要养成负责的态度。

  她建议,现今的高校教育应该多在课程中引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进行项目调查与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沟通能力、跨文化学习能力等人才所必备的综合素质。

  此外,是否具有职业精神也很重要。柴佳佳认为,缺少“职业精神”成为不少企业对职场新人不满的重要一点。“企业用人其实就跟年轻人找对象一样,都希望能找到‘负责任’的人。”她表示,现在一些大学生达不到事事以服务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职业要求,这也是企业感慨良才难求的原因。新报记者李茜实习生彭未风李佳萌刘家宇

  专家观点:

  人物介绍:刘凤景,中天人力高校部部长

  经验来源:专门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建设,特别是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目前,本市缺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常设市场,一些招聘会只能在高校或体育场馆举办,为毕业生提供的只是临时性服务。毕业生得不到长期的有效支持,缺少归属感。其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念,遵从客观规律。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

  另外,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学士满街走,硕士国道有,只有博士还能抖一抖”的错误用人观应当抛弃,要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求职的毕业生。最后,社会要搭建服务平台,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制定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与检查。

 


(编辑:匡艳云)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