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21日,国内12家股份制银行巨头齐聚青岛,在2010全国股份制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共议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发展方式转型。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12家银行行长共同发表了 《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宣言》,承诺建设绿色信贷机制,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绿色银行”,并将共同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成为与会者共识。
转型成必然选择
过去10多年,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迅速扩张、利润大幅增长、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走过了一段令世界瞩目的“黄金十年”增长期。但是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未来银行发展速度将受到制约并减缓。
在银行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战略转型成为各家银行必然选择。
出席会议的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表示,未来几年是我国银行业转型的关键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外延粗放型特征依然明显。国内银行转型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构建起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就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因此,在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看来,加快经营转型应成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革首先要立足于银行的中介服务功能,因为中介功能是商业银行之本。
樊大志说,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国有大银行和区域中、小银行之间的“夹心层”,拥有全国性牌照,资本、网点、人员、客户、机制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要在综合化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专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在管理、技术、业务结构等诸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
构建特色经营战略
目前,我国大中型银行拥有从本币到外币,从零售到公司,从结算到信贷的各项银行业务,但有经营特色的银行却为数不多。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境,构建特色经营战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表示,未来银行业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以银行控股集团为主的银行业综合经营模式正在形成。“综合经营是商业银行必然而迫切的选择,也将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特色经营的核心竞争领域。”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傅建华认为,股份制银行改革调整客户结构与经营模式同样重要。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应由偏重大项目、大企业、大众高端和富裕客户,向大中小企业、大众高中端客户和一般客户并重转变;而转变经营模式,要通过创新服务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整体上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认为,通过公司治理、发展模式、综合化经营等多方面的积极创新,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经营的创新业务,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发展,才能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力。
“规模偏好”当止
经过“黄金十年”的快速增长,股份制银行目前已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在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看来,中小股份制银行转型的核心是走一条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资本消耗低、内生增长能力强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发展道路。对于目前银行业存在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张强表示,这不可能支撑银行长久发展。
“在大中型企业贷款对银行利润贡献有所下降的同时,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业务对利润总额贡献将逐步提高,”张强表示,“尽管中小企业客户风险较高,但银行的议价能力强,收益也高,通过相应的定价手段转移和控制风险,银行可以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平衡点。”
为了顺应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型的金融需求,多数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求差异化的竞争定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傅建华认为,“商业银行不仅要服务好大客户,更要服务好中小客户,拓展银行客户覆盖面。因此,眼下要避免资金和资产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
这或许预示着,“小企业金融”将大有未来。对此,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利明献指出,“如果商业银行一直固执于传统,拒绝改变自己,或者不能接纳差异性风险文化的存在,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有所建树。”(据: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