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欣是个很实在的人。他,不仅只是因为拥有南网总调授予“继电保护工作网专家”的头衔而让人“高看三分”,更是以精湛的技能、过硬的本领独挡一面缔造“传奇”,以及高尚的人品而博得大家的敬重。在科技兴网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贵阳电网中,他名贯全局,因为拥有参加数十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技术攻关、以及无数故障抢修的实践经历,其中包括省内第一座220千伏常规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即鸡场变综自改造;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从事继电保护工作12年来,在历次重大任务和关键时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且从未发生误碰、误接线、误整定…… “他工作任劳任怨,责任心很强,从不挑肥捡瘦,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整个车间工作中他是最忙的人。”贵阳供电局继保自动化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昌荣对他偏爱有加,给了他这样很好且很客观的“评价”。 车间里是他最忙 邹欣1997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后,就来到贵阳电网从事继电保护工作至今。先是从工作班成员的岗位干起,再到班组工作负责人、副班长、班长,去年3月起走上继保自动化中心的继电保护专责的岗位,既要负责全局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及相应的设备管理,又要负责车间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工作。二次保护专业管理、二次反措及实施、大修技改方案制订、停送电工作的协调联系、安全事故分析、事故(故障)报表,以及与上级对口的省调通局二次专业协调等等,这些大量繁杂琐碎的工作,使他成为“车间里最忙的人”。 笔者到他的办公室采访时,也领略了他的“忙”——在40分钟不到的交谈中,先后8次被电话打断,有业务上的协调,也有向他进行技术咨询请教的。庆幸的是他拥有健康的体魄,祖籍山东的他先天长成了魁梧的身材,“继承”了“山东大汉”特征和直爽性格的“基因”,但更重要的是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现场实践工作经验,使他对技术咨询能“随口便答”,对繁杂工作从容应对,得心应手,且做得井井有条。 为了不过多占用他的宝贵时间,笔者只有调整采访计划,把重心转向外围。在他工作过多年的继保二班,被他亲手带成班组技术骨干的吴杨动情地说:“他是我的老班长,好兄长和好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从来不关手机,时时刻刻都处于待命状态,随叫随到……” 说到具体的“忙”,善于以事实说话的吴杨“如数家珍”: ——2005年5月17日,邹欣的爱人已经临产,本打算要陪妻子到妇产医院作产前检查,但局里因故安排立即对新建设的220千伏扎佐变电站验收投运,为了把好验收关,他主动放弃了陪护爱人的时间,参与到变电站的调试验收工作中,从当天上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0多个小时都一直坚守现场,直到第二天早晨6点才回到家中; ——邹欣的小孩出生后不久,继保班又接到500千伏息烽变电站的调试验收工作,当时全班的7名职工中有4人派驻息烽变,邹欣等3人则每天要完成以往7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那段日子的工作日程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 邹欣的“忙”,从他妻子的话语中也得到印证:“有好几次孩子在输液,他一接到变电站有紧急缺陷须处理的电话就走;我奶奶2008年2月下旬病危直到28日去逝,当时处在冰灾过后的紧张的电网修复时期,他们在一个月内完成了4座变电站共72套保护装置的检查,因此也没回来看最后一眼…… 他妻子叫代湘蓉,也是一名电力工人,在同一单位从事计量工作,同样深深地懂得“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内涵,也非常敬业。有一次,她在休假,市场营销部需对息烽地区的几家大用户进行计量检查,接到电话,她只得把孩子交给患有心脏病的父母。因此,对邹欣经常加班加点,她十分理解。但是,她说,孩子已5岁,慢慢能记事了,一到晚上没看到邹欣回家,孩子就会打电话问几时回家,要他回家才睡觉等等,但多次邹欣不能按时回家,这样在孩子心目中渐渐形成“爸爸说话不算数”的印象,她担心这对他们父子关系不利,尤其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代湘蓉说,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多抽出一点陪陪孩子,一家3口开开心心出去玩,中途不要受工作的“干扰”。 激情澎湃的工作 邹欣对工作几乎是“忘我”的投入——2005年8月,一天夜里凌晨1时许,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邹欣从睡梦中唤醒,电话是调度打来的——“鸡场变紧急缺陷,220千伏干鸡Ⅲ回线路光纤通道中断!” 这条线路4个月前刚刚投运,是鸡场变的重要电源进线之一。事故就是命令,接到电话,邹欣立即驱车赶赴20多公里外的鸡场变。经4个多小时紧张的故障排查,终于找出了光纤通道中断原因,原来是光纤遭受雷击,需重新更换。这时天刚蒙蒙亮,疲惫不堪的他在变电站值班室的沙发上一坐就睡着了。 2006年3月,220千伏开阳变有6条35千伏线路的保护装置需要更换。按说这样相对“小型”的工作,作为班长,邹欣完全可以指定班里其他班员去完成,可为了尽快完成保护设备的更换、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间,他与班里3名职工一起参加了此项工作。更换保护工作最繁重的部分就是铺埋新电缆,他身先士卒,抢着干最难的活,狭窄的电缆沟中容不下脚,低矮的电缆层里直不起身,施工环境极其艰苦,他却整整干了两天,完成了新电缆的铺埋。在他带领下,大家每天从早上不间断地干到晚上9—10时,原计划10天的工期,仅用5天就圆满的完成了。 2006年5月,因黔电送粤需扩送电量,中调通过电网稳定计算,要求在息烽地区加装“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且必须在7月中旬投运。这是一道十分剌手的难题:一是设备生产厂家在6月中旬才送货,留给安装和调试时间一个月不到;二是涉及大量电网控制回路的改动,危险性高,稍不小心,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电网的蹦溃、瓦解;三是施工时要充分考虑主网的安全运行和减少客户停电时间的因素,因为有5条500千伏线路和开阳地区10余条负荷线路的接入。 时间如此紧迫,任务如此艰巨,责任如此重大,邹欣心里翻江倒海地琢磨:要确保主网安全运行,一条50千伏线路只能停电4小时,且容不得丝毫延时送电;开阳地区10余条负荷线路,最佳时期是用电低谷时段……总之必须把线路接入和试验的时间压缩到最短,真正做到又快又好。为此,他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并与工作班成员一起进驻500千伏息烽变,放弃双休,每天起早贪黑,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线路接入、试验等。须知,这种貌似简单的“重复”,要快不能快,欲速则不达,其间的一举一动都在体现着专业技术水平,行进的分分秒秒也时刻在检验着责任心啊!好在邹欣及其工作班成员不负重托,不辜从望,经25天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他们最多的一天竟完成了5条线路的接入、试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邹欣的这套工作方案被贵州电网公司作为一个样板,他本人当年荣获了“贵州电网公司技术监督一等奖”的殊荣。 邹欣忘我工作和缔造传奇的感人故事还很多很多。继保二班的吴杨回忆说:2006年11月对220千伏开阳变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由于变电站不能安排食住,邹欣和其他工作班成员一起天不亮就从贵阳出发,8:30前赶到,每天一干就10多个小时,中午吃盒饭,晚餐就在贵开路上的一家路边店,因为“饥不择食”,每次店老板问他们吃什么,他们都是那句老话——“什么来得最快就吃什么”。日久下来,大家竟与店老板处熟了。但是,由于那路边店的卫生条件差,连续10多天后,大家竟患上了副伤寒…… 有伤心的记忆,也有骄人的业绩。吴杨继续说:前后40天的开阳变综自改造进展非常顺利,且还创下了一项纪录:即220千伏母线保护从安装到投运,仅用了17天时间,而一般情况至少需要一个半月至两个月。 邹欣对工作总是这样激情澎湃,笔者百思不得其解——他热情工作的原动力是什么呢? 他的妻子代湘蓉说,他对这个专业技术太热爱了。笔者猛地想起英国著名学者贝弗里奇“最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的这句名言,虽然邹欣不是科学家,但他对继电保护专业的付出难道不是“狂热者的热情”吗? 据了解,邹欣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也有过出国留学的念头,并高分通过了英语GRE考试;毕业时,也有单位出高薪想把他在留上海。“当时他想到父母逐渐年高,又患有心脏病,身体不好,还有一个残疾的爷爷需要照顾,家里也就他一个男儿;另外也想到回贵阳后自己所学专业可大派用场,当时的贵阳电网太缺乏继电保护专业方面的人才了。” 代湘蓉顿了一下,又补充一句:“就这样简单。” 邹欣也坦然地说:“每完成一座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其间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得到从容发挥;每参加一次处缺排除一个故障电网恢复运行,看到那万家灯火,心里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让专业知识“保值增值” “我2002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邹欣是我的班长。他对我特别照顾,教我怎样看图纸,平时要看那些书;有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讲得很仔细,很透彻。2004年对220千伏鸡场变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这是省内第一次对220千伏常规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邹欣是工作负责人之一,我们都跟着他学。他技术业务水平高,思路非常清晰,分析问题非常独到,我们很多无从下手的难题,经他认真分析,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所以我觉得那一次是我工作以来收获最大、进步最快的一次。” 在继保二班,心直口快的朱怀金一下子就说出了很多陈年旧事,无疑这既是完美的记忆,又是一种纯洁情感的积淀。 而接下听了吴杨、伍辛、范勇等的讲述,虽不能叫“异口同声”,但可能“合并同类项”地归纳为:邹欣于他们的心目中,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同事们都乐于与他交往;可以说,邹欣已是“桃李遍车间”。 不过,笔者认为邹欣最值得敬重的还是他的人品。据了解,在贵阳供电局的2000余名全民职工中,像邹欣这样的名牌大学生是为数不多的,他的校友在全局一共才4人,但都已走上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上了,不是副处,就是正科,只有邹欣仍踏踏实实地在生产一线干事。对此,笔者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侧面向他妻子代湘蓉了解,不想她很淡定地说:“邹欣只爱他的专业,我们从来不想这些。”…… 继保自动化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昌荣还告诉笔者:随着贵阳供电局创建设国内水平先进供电局工作的深入推进,局领导提出“以降低缺陷发生率促进供电可靠率提高”的要求,为此,邹欣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从设备质量、气候原因、维护状况、设备安装等因素,进一步总结了缺陷发生的规律,他的缺陷分析报告被全局作为范本进行推广。陈昌荣接着说:与邹欣的努力分不开,截至9月30日,继自中心所管辖的设备共发生缺陷228条,同比下降40.47%,紧急缺陷和重大缺陷消缺率为100%;110千伏~220千伏保护正确动作率100%,极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确保供电可靠率得到有效提高。继保自动化中心副主任吴英俊感概地说:“邹欣给我们车间领导分担了不少压力和责任。” 多年来,邹欣虽没有“与时俱进”地加入“考研、读博”进而“升官发财”的行列,只是一味地“吃老本”,但他没有放弃对电力新科技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使“老本”不断“保值增值”。2003年10月,他与留校任教的一位同学合作完成的“Prony算法在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方面的应用”的论文在当年《全国高等院校优秀论文集》上发表,产生较好影响;而他独立完成的事故分析、反事故措施等多篇论文经常在《贵州电力技术》上发表,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他本人先后荣获南方电网公司“迎峰度夏先进个人”,贵州电网公司技术监督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