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他始终如一地在这片热土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年,他成了乡里乡亲最常念叨的人。他平凡,普通,却把最深沉的爱和责任献给自己所在的供电工作,献给了山水之间,献给了这里的老百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采访完四川乐山沙湾供电局葫芦供电所员工张诗林,笔者不禁想起了诗人艾青的这句诗。 高高的个头,略显单薄的身体,消瘦的脸庞透着几分精明,这就是张诗林。一名19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的农电员工,一名把青春熔铸在千里银线之上,把汗水洒遍高山深沟的共产党员。在他心里,充满着对企业、对工作、对家人、对生活,对生他养他那片土地深沉的爱。 这里更需要我 “工作踏实、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提起爱将张诗林,葫芦供电所所长严刚赞不绝口:“只要是交给他的工作任务,他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从不含糊。” 今年38岁的张诗林是所里两名高级工之一。多年的工作,不仅锻造了他过硬的业务素质,更塑造了他任劳任怨的品质。每次工作他总是抢着做最重、最累的活,遇上危险难干的任务,他更是挺身而出。去冬今春,受异常天气影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五个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困难。张诗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次主动请缨,踏上了支援凉山州会理县供电公司抗旱保电工作之路。 3月21日下午14时,张诗林到达目的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奔赴新发村和官山村,一直工作到晚上20时才回驻地。从这以后,张诗林每天都要乘车2个多小时,到几十千米外的乡村工作。长时间暴露在灼热的阳光下,张诗林的皮肤被晒破了,大家劝他休息一下再工作,但他却总是说:“不要紧,现在什么都没有抗旱保电工作重要。”然后就再也不吱声,专心干自己的工作。 “不是说好了的,去一个星期就回来吗,怎么去了一个月也不回来?”妻子打电话关切地问他。“因为还没有下雨。等下雨缓解了旱情,我就回来。”张诗林说:“老婆,你如果看见这里干裂的田地,看见老百姓没水的焦急,来水时的欣喜若狂,你就会同意我留在这里,这里更需要我。” 这里的百姓都信任你 张诗林担负着沙湾区葫芦镇马山村、太平村25千米10千伏线路、5台变压器的运行维护任务及两个村的抄表、收费工作。山高、路远、点多、线长决定了工作的繁重与艰辛,每抄一次表,他要走4天的时间,间隔最远的2户人家,他要走2个多小时。 2009年7月28日,倾盆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晚上23时,张诗林接到太平村二组邓洪秀家中无电,请求帮助的电话。张诗林收拾好工器具就出门了,到邓洪秀的家要过三条水沟,由于下大雨,造成山洪暴发,张诗林只好绕道走,这比平时要多走一个半小时,。当他深一脚、浅一脚,浑身泥水敲开邓洪秀的家门时,邓洪秀一家人心里除了感动、温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当张诗林三下五除二处理好故障返家时,已是凌晨4时了,但家中的灯光依然亮着,浑身湿透的他感到阵阵暖意。 马山村70多岁的张峦芳老人记得,每个月张诗林都亲自到她家收电费,手里紧张时,张诗林就帮她垫上;太平村的残疾人任义全记得,从去年2月至今,他的电费也是张诗林帮他垫付的;供电所的同事们记得,员工王强军的爱人摔成重伤后,张诗林马上把自己当月的工资全部捐给了他…… 去年8月,洪水冲毁了10千伏四峨支线35号杆的基础,需要维修,可35号杆正好在马山村艾永全的承包地里,艾永全不同意在他地里开展维修,张诗林前去做工作后,艾永全不但同意了,还不要供电所赔偿;今年3月,马山村修公路,由于要占用村民的部分土地,工程进展很不顺利,村党支部书记魏洪明找到张诗林,请他帮忙做协调工作,魏洪明说:“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信任你!” 家庭的欠账人 对母亲,张诗林感到的是无限内疚和心痛。今年1月26日,张诗林正在踏水供电所支援该所第三批农网改造工程时,听到了母亲逝世的噩耗。他至今遗憾,没有见上母亲的最后一面。 张诗林的母亲患病已卧床一年多了,平时张诗林总是尽量抽时间照顾母亲,但他真是太忙了。1月21日,当张诗林接到支援踏水供电所第三批农网改造工程的通知去征询母亲意见时,母亲照例催促他快去,母亲说:“孩子,工作重要,别挂念我。”张诗林没想到,这一走,竟是与母亲的永别。当张诗林回家听说母亲逝世前一直叫着他的名字时,这个铁一样的硬汉实在憋不住了,象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 对于妻子、女儿,张诗林觉得更多的还是亏欠。妻子本来患有糖尿病做不了重活,可他整天在外面忙,家里家外就全靠妻子张罗。母亲生病卧床的这一年多,也都是妻子在家照顾。张诗林大女儿现在在读高中,由于住校,每月大概需要400元的生活费,可大女儿总是两、三个月才把400元花完。当张诗林问大女儿为什么用得那么少时,大女儿说:“爸爸挣钱不容易……”听到这话,张诗林忍不住泪水盈眶。 19年来,张诗林默默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把对家人的每一份愧疚都藏在心里,却把自己深沉的爱奉献给了热爱的这片土地。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