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这是一个让人倍感凉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希望的季节,是一个让遐想变成现实的季节。2010年10月22日,当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电气队林西国满载着“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双重光荣称号的荣誉归来的时候,大家用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与激动迎接功臣的凯旋。可此时此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为此他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心血和汗水呵! 勤学好问 甘当莘莘学子 1996年,林西国大学毕业,他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来到邹县电厂电气队保护班,立志要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即将为之奋斗的热土上留下一抹彩虹。然而,当他真正参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的时候,他忽然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到这里仿佛成了皮毛,距离实践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此时,他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迷惑与焦虑,怎么办呢?他曾思索过,彷徨过,甚至苦恼过,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实践知识的匮乏竟无法解决,为什么学校里学到的那么多的理论知识竟然成了实践中的“座上宾”?他冥思苦想,最终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论仅仅限于理论,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才能成为真正出色的工作者。那就只有一个办法,继续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老师傅们学习,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只有勤学好问,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丰富自己的羽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除了工作之余阅读大量的有关技术方面的书籍和揣摩一张张枯燥的保护图纸之外,他更多的是去现场对照着设备一遍遍观察,这个元件是干什么用的,那个元件是什么工作原理;这个线路连接着哪段设备,那个线路控制着哪段保护……他思索着、揣摩着、记录着,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遇到实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请教。他还充分利用设备检修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保护班工作的那段日子,他看过的专业书籍、技术规程、各种说明书、调试大纲、图纸等不计其数。工作中,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写了大量的工作心得,一有时间就把这些心得搬出来细细体会,他称之为温故而知新。就这样,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娱乐,一种习惯,一种家常便饭。因为他感觉越学知识反而越少,求知的欲望让他再一次成为了工作中的莘莘学子,他明白学习是提升技能的动力,现场才是他实践知识的舞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十几年不间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爬滚打,林西国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无论是保护控制系统软件还是现场设备硬件,粗活细活,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成为一名电气检修的“多面手”。 而班组浓厚的学习氛围、部门推陈出新的培训机制以及厂内“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成长的舞台:技术讲课,他每一次都在讲解之前和记录之后认真推敲;外出学习,他总会记录整理出学习知识与心得,并且乐于和大家分享。回忆在班组里的日子,白天的繁忙工作、晚上的挑灯夜读、习惯性的探索与钻研……勤奋好学、潜心攻关、喜好钻研、乐于发现问题的林西国渐渐从不乏高手的继电保护班里闪耀出自己的光芒。学习,成就了他事业的第一步。 吃苦磨砺 成就业务能手 从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十四年的吃苦磨砺,十四年的辛勤跋涉,十四年的摸爬滚打,林西国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他把这所有的本领全部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邹电和他深爱着的事业。 2006 年至2007年期间,他肩负起了邹电四期工程的电气继电保护计算工作,并参与了两台1000MW 机组的投产调试任务。从基建工程开始,他就介入现场,查系统,收集第一手资料,配合基建单位校正图纸,核对保护接线,确定各保护定值,细致排查控制逻辑,检查仪表元件等安装情况。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发现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7机组调试中,A高厂变A侧零序电流保护动作于机组跳闸,他通过故障录波比较7102断路器在跳闸前后的零序电流的变化,直接判断出故障点在10kV母线上,非变压器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通过电机启动时“负序过流保护动作”的现象,发现了小变比高饱和倍数的电流互感器的损坏现象。经过精心研究分析,他提出了将电流互感器变比放宽到75/5A的建议,彻底解决了这一现象,使整套系统更完善、更安全。在整个四期试运中,林西国以扎实的基础,细致的作风,完成了发变组保护、高压厂用系统、低压厂用系统、保安系统、自动装置等全套保护定值,历经多年的时间检验,无一出现定值错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为四期工程投产达标及创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导纳矩阵方程解决了发电厂主系统多点短路电流重复性计算问题,保证了定值计算和复核的准确性;他曾代表邹电获得过“2001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2006年在华电国际继电保护技术比武中荣获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人人能成材,绩效论英才”的邹电人才观,使得他在2008年电气专工的招聘中,走上了管理岗位。 再披战袍 摘得硕果荣归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说以前所做的一切学习,成才,进而成为技术精英,都是一种铺垫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便是真枪对决的检验。 2010年8月1日,华电国际公司举办的继电保护技能大赛拉开了为时82天的选拔、学习、总决赛的序幕。林西国,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将,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高超的技能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当其选。 大赛当前,他,再披战袍。 荣辱成败,他,有备而来。 “既是一次学习,又是一次温习”。说这话的时候,他语气诚恳,态度端正,充满自信。 从报名参赛开始,“家是你的招待所”、“你就是夜猫子”等等之类的话语就成了妻子经常在他面前说到的诙谐口头禅。对他来说,不得不如此。虽然底气较厚,信心十足,但他心里压力还是挺大的,尤其是仓促上阵,又承载着众人的期盼。而时间的紧迫,不得不让他加紧备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每天至少学习10个小时以上,他为自己制定了苛刻的学习计划。翻阅各种规程、规定和继电保护书籍,查阅大量资料,翻看一张张图纸,记录重点,思考疑点,解读难点。像以前参加各种比赛一样,林西国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家成了宾馆,也成了学校。在此期间,他多次辗转章丘公司、十里泉电厂等单位,扮演着选手和老师的双重角色,白天为其他选手讲课,晚上一如既往的进行学习,每天下来筋疲力尽。虽说在大赛中竞争相当激烈,但是邹电多年来的素质教育在此大放异彩,再加上他的个人素养,林西国从不保留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技能知识,在讲课期间,他把所能讲的一切知识,尤其是保护整定计算,毫不保留地将整定计算的流程,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计算方法和依据都作了详细讲解。在与其他参赛选手共同的学习中,对所有疑问,都是认真讲解和答疑,从不吝啬,为的是共同进步。因为林西国非常清楚集团公司举办本次大赛的深刻涵义—比赛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比赛,促进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 经过周密的准备,艰苦的学习,林西国通过了严格筛选,顺利进入了决赛者的行列。 10月22日,总决赛在南京正式开始。迈着从容的步伐,怀着谦虚的心境,林西国和来自其他不同单位的145名选手陆续进入了赛场。 两天的比赛中,他既沉着冷静,又大胆发挥,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一步步迈向高峰,迈向成功,迈向金灿灿的辉煌。最终,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得胜归来,全厂为之欢腾。面对荣誉,面对鲜花和掌声,林西国表现得异常冷静和谦虚。“很遗憾,没有拿第一”,这是他对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林西国,虽然不是第一,但是你赢了,赢得理直气壮,赢得理所当然,赢得毫无遗憾,因为你用自己的全部诠释了大赛的本意,那就是学习、交流、进步!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