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修试工区人真是支能战斗的团队
转自: 时间:2010年12月03日08:24

    11月24日,浙江温州电力局高压修试工区工会组织人员来到500千伏瓯海变的改造工地,慰问奋战在那里的工程技术与施工人员,并向他们送上饮料、毛巾、方便面等慰问品,鼓励他们打好最为关键的“收官之战”。
  500千伏瓯海变改造工程启动于今年的9月22日,至今已接近尾声,工程预计将于12月6日竣工。在这两个多月里,修试工区抽调最精干的力量,运用最团结的管理理念,力争最安全的工作方式,打出了一场最漂亮的项目攻坚大战。
  由终端到枢纽
  500千伏瓯海变投产于2001年6月份。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瓯海变从终端变电站变为枢纽变电站,成为温州沿海大通道与西部大通道的连接点,及温州南部电网和东部电网的重要输出点。
  “然而,温州电网原有结构的薄弱却无法承载这种历史性的改变,比如瓯海变,它总共有三台主变压器,两台是1000MVA,一台是750MVA,变压器之间交流送电,750MVA变压器的容量就受到限制。”温州电力局高压修试工区主任季凌武说,这次改造,就是要把原有的那台750MVA的2#主变压器,增容改造成1000MVA的变压器。
  季凌武告诉笔者,瓯海变母差保护由原进口ABB电磁型保护改为南瑞继保的RCS915GB与深圳南瑞的BP2C,此次改造时间之短,接入间隔之多,技术难度之高堪称温州电网母差改造之最。这次改造,从近期看,它是要解决温州中部电网的输送容量不足的问题,因为2#主变压器承担的就是温州中部电网的输送点。从远期来看,它还能为正在建设或筹划中的苍南的华润电厂与核电厂将来上马提供技术支撑。
  更高效、更安全
  11月22日是小雪,这个节气过后,意味着真正冰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虽说温州不常见雪,但在苍南、文成与泰顺等山区地带,夹冰带雪仍是常事,再加上年关将近,迎峰度冬的压力特别巨大。
  温州电力局在设计瓯海变的施工预期时异常苛刻,只给了76天。
  高压修试工区作为此次增容改造任务的设备主人和主要施工单位,派出了最精干的力量组成施工团队,并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和党员先锋队,抽调多达7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技术改造,其中22位有着研究生学历。同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在其中,比如:担任专职安全员的温州市劳模余青松,担任闸刀改造专职的省电力公司劳模、温州市首席技师曹辉,担任继电保护专职的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周震宇等,堪称“黄金组合”。
  温州电力局修试工区副主任戴瑞海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修试工区不惜使出看家本领,应用了多项新技术与新设备。技术创新方面,工区首次采用专业的防腐队伍进防腐操作,以应对温州地区金属污染严重的特点;防沉降方面,接地线和接地扁铁都做了一个大的弯曲度,以防止地基突然沉降可能引起的设备接地连接拉断。
  在采访中,修试工区继保班副班长张磊告诉记者,瓯海变是投运10年的变电站,经过多次改造之后,每次设计的图纸回路编号和竣工图跟现场不一定相符,工程前期,班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细致的检查每一个回路、核对每一张图纸、踏勘每一根接线、分析每一处危险点。“一些正在运行的端子稍微碰到一点就会造成事故。”
  为了确保安全,修试工区在工程开工之初便添加了一道“安全锁”。温州市劳模余青松今年已经58岁了,按照规定,他已是“退居二线”了。这一次由他“挂帅”安全专职,工作干劲依然不输年轻人,从工程开工至今,几乎是每天必到工地巡视,连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他也没落下。
  余青松说:“在工地上我是干了最久的,对各个危险点也最了解,所以我要在这里监督着。”
  “创先争优”在基层闪光
  单海鸥,变检二队副队长。在10月份工程进行当中,忽然接到家里电话,5岁的女儿手脚被开水烫了,都脱皮了。然而,那一天单副队长并未为此请假,直到下午5点半工作收尾了,才急匆匆赶到医院探望爱女。第二天,他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
  戴瑞海告诉记者,像这种感人事迹,瓯海变施工现场还有很多。
  这也是修试工区开展“创先争优”结下的“硕果”。在工程改造过程当中,工区党总支把“创先争优”与工程改造结合起来,掀起了一股比能力、比创新、比作风的热潮。施工现场10多名共产党员,包括多名支部书记,每天扑在各个工作点上。
  温州电力局高压修试工区党总支书记陈思长说:“每个党员都在现场作出承诺,首先是确保自己不发生安全事故,其次是要关心员工,帮助身边的员工,保证他们的安全,再次就是要保证整个工作面的安全,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工作氛围。”
  500千伏瓯海变改造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一项重点技改项目,现场牵涉的工作面非常广,所涉及的部门也非常多,包括继保、油化、变检、厂家、电缆、送变电等,这一切都得由修试工区生技科副科长、瓯海变技改工作组组长李武进行总协调。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我是义无反顾,也是毫无怨言的,”李武表示,加班加点、披星戴月,晚上10点后收工是常有的事,“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短,经常碰到天气的原因,在这么紧凑的时间,各个工作面要协调好,我们靠的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李武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在一次正母分段闸刀调换时,按工期预停的时间是5天,但是第一天操作的时候系统出现故障,只能停止操作。第二天系统恢复时才又开始,第三天恰逢下雨天,为了不耽误工期,李武通过动员,临时增配了许多施工人员,大伙穿着雨衣,直到天黑才把当天的工作做完。
  不过,在更多时候,无需召开动员大会。10月14日,那天又是雨天,为了不耽误工期,变检二队队长、检修支部书记伍震风本来准备给工友们开一次动员会议,入党积极分子李金龙对伍震风说,会就不用开了,我们自己知道工期紧。
  那一天,变检二队全体人员都是早晨7点出发,在雨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晚上7点,伍震风到工地巡察时,仍有20多人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一口!
  此情此景,令伍震风不禁动容。继保班的郑扬也目睹了当时的情景,他由衷地说道:“我们修试工区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编辑:王玉珠)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