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北漂蚁族大城市梦破灭
转自: 时间:2010年12月07日08:29

     刘扬(音)是一名矿工的女儿。今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她怀揣着相当于140美元的一笔钱,充满信心地来到北京。

  “我想,新生活会比自己想象得好。”她说。离开贫瘠的山西省,坐了6个小时火车,她身边是来自大同大学的4名同学。家里人说,她们在这座人口1700万的城市“会吃苦头的”,但这些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根本听不进去。

  那天下午,他们拖着行李走进一个破烂邋遢的居住区,第一次尝到了现实的滋味。那里住着成千上万的年轻奋斗者,都是4人合住一个狭小的房间。刘扬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床位。房子密密麻麻地挨着,就像匆匆搭建的养兔场,周围垃圾异味扑鼻。刘扬连连皱眉。

  “电影里的北京可不是这样的。”她说。

  像刘扬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外来年轻人被中国社会学家称为“蚁族”。这个称谓不仅指该群体数量庞大(仅北京至少就有10万人),也形容他们的生活处境。通常这些人住在拥挤的社区,从事销售和助理等底层工作,所拿薪水甚至连工资很低的工厂工人都不会满意。

  他们往往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属于数量空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年轻人群体,中国希望这批人推动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1998年,中国政府宣布扩大高等教育时,高等院校一年毕业的学生为83万人。而到今年5月,该数字已上升至逾600万,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但是,对于念念不忘“稳定”的中国政府来说,这样的数字也足以引发担忧,特别是在城市里,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丧失信心,许多人工资仅够糊口。一旦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飙升,这批人会给政府带来挑战。

  一些蚁族取得了事业成功,而许多人举步维艰、沮丧失望。他们每周工作6天,生活之艰苦堪比狄更斯(编者注: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笔下的社会。

  但是,更令许多新来者“受挫”的是辛苦工作都难以克服的种种障碍。他们许多都毕业于中国迅速增多的地方三流学校,其本科学位在大城市根本不吃香。而且,他们大多是农民或工人的孩子,缺少中国新富和官员子女所具有的人情关系。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素质改善了,但另一方面,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鉴于目前大学生失业现象普遍,彭先生表示,年轻人不妨考虑护理、教书等职业,或者调整就业期望。“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地方,闯几年倒没什么,但若呆得太久了,对自己和整个社会都会是问题。”他说。

  到11月,刘扬终于顶不住压力了。她辞掉推销方便面的工作后未能找到另一份职业,干脆放弃回家了。而她的两个同学和他们的女朋友打算继续待下去。某天吃晚饭时,4人抱怨北京人刻薄、生活成本高,及“工作没意思”。不过,他们都发誓要坚持下去


(编辑:吴亚南)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