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终存变数,资本助推可推几程?
经过近5年每年超过100%的市场扩张后,随着资本力量的助推,风电业进入大者恒大的整合期。继龙源电力后,越来越多的国企风电公司选择港交所挂牌上市。日前,中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正计划将旗下的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上市,以筹集至多13亿美元的资金,并打算本周进行定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旗下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融资8.79亿美元,目前正进行投资者路演。
此外,风电设备商也不甘落寞。华锐风电也在本周酝酿重启IPO。随着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也由内销向出口试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美国商务部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可再生能源投资论坛”,这场以风电为主题的会议,主题为推动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开发美国风电市场。
中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正计划将旗下的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上市,以筹集至多13亿美元的资金,并打算本周进行定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则希望为旗下可再生能源业务———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融资8.79亿美元,目前正进行投资者路演。两家公司都设有超额配售选择权,可以将招股规模扩大15%。
大唐新能源是由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分拆出来,目前业务已拓展至中国大部分地区,但风电业务仍为主营业务,截至2009年底达到控股装机容量2619.5兆瓦,占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的10.2%,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八,并为中国最大的纯可再生能源公司。而华能新能源(H R C)也是中国领先的纯可再生能源公司,致力于风力发电。截至2009年12月31日,以风电总装机容量计,是中国第三大的风力发电公司;截至2010年9月30日,公司的控股装机容量为1861.8兆瓦。同时,亦有2001 .7兆瓦的在建容量,及约70526兆瓦的风电储备项目留作未来发展。公司已建成、在建及储备的风电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六大区域,覆盖18个省及自治区。
此外,12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将于12月10日召开发审会,审核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的首发申请。国内最大的风机设备商华锐风电的IPO将再次扬帆。刚刚实现了香港H股上市的我国风电设备巨头金风科技也动作频频,先是引进先进技术;随后又收购江苏等地同行,大大加强了在国内市场的风电行业整合力度。
资本市场接受程度待定
此次大唐新能源和华能新能源将会是登陆香港市场的第二和第三只风力发电股。到底市场能否再接受这么多只风力发电股呢?
去年上市的龙源,其实已经是内地最大的风力发电股,她的母公司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总装机容量计,龙源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4%及11%,两者同样排名第一;而在全球风电市场中也有2.4%占有率,排名第五。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单以股价看,龙源的表现令人失望。去年12月,龙源电力以8.16元的招股价上市,虽然今年1月时曾升至11 .18元的高位,但其后辗转回落,昨日收报7.54元,仍然未重返招股价之上。
不过该人士也称,今次上市的大唐新能源和华能新能源,目前是内地第二和第三大的风力发电集团。这类风力发电股之所以吸引投资者注意,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是高增长;二是政策扶持。
不过,华泰联合证券风电行业分析师蔡亮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现在政府对风电行业的支持是很多风电企业最大的筹码,但政策会存在变数。现在国内关于风电产能过剩的评论甚嚣尘上,未来只要政策改变,风电企业将面临困境。不过,近几年政策变更的可能性不大。
投资海外疑虑较多
过去几年中,外资风机企业悄然失去了中国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落后于国内企业。对此,美国还曾展开301调查,指责政府对国产风机制造商补帖。中国风能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风电市场增速快,去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市场容量的巨增,使国内企业通过收购等手段迅速积累技术,推出自己的风机产品。同时政策性的支持包括增值税及营业税优惠、研发补贴等。但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指出,美国仅在2009年,就提供给国内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就超过250亿美元。采访中,大多数专家认为,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于其通过成本规模优势获得的扩张,在价格上内资比外资低15%-20%。
目前,国内风机企业的国际化之旅刚刚起步,2009年的出口量仅为20台,出口到美国的风机仅3台。不过,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湘电风能等企业都有计划在美国选址建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在“中美可再生能源投资论坛”上谈到,中国风电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对美国市场规则的了解,在项目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企业遭到了一些现实障碍,比如由于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法规、政策、融资方式不熟悉,导致项目开发中途夭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使许多中国企业对到美国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产生了较多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