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建瓯多彩校园文化彰显办学魅力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0年12月09日09:11

    福建质量新闻网讯:“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这次,我们组织人员到各校督导,大家感受最深的是——校园文化的点点滴滴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沁入学生们的心田。”12月6日,福建省建瓯市教育督导室主任陈泉和感慨地说。

    自2008年建瓯开展“校园文化年”来,建瓯市教育工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各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建设制度文化、注重养成教育等措施,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里茁壮成长。校园文化成了建瓯各校最亮丽的风景线。

  感恩文化 开启学生心灵心窗

    “三年前,我在家里还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后,我真正理解了父母千里迢迢来建瓯当建筑工人,真的很不容易,现在我和姐姐一起主动承担了家里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让父母工作更安心。”从江西省丰成市转学到通济小学读书的学生吴浩说。

    通济小学是建瓯城区吸收农民工子女就读最多的小学之一,全校学生七成以上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农民工受到工作、生活等条件的影响,他们的家庭教育薄弱,许多农民工的子女都有不良行为习惯。于是,该校启动了“读中华古经育少年君子”活动,借助经典古诗文对这些孩子进行感恩文化的熏陶。该校把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弟子规》,列入学校校本课程。让中国传统文化精萃在孩子们心间流淌,使学生们都能以古代圣贤为标准,自觉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东峰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每年初一新生入学,都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感恩月”教育活动,“感恩活动”常常影响了乡村孩子的三年光阴。在班会课上,同学们上台讲一件父母关爱自己的动人故事;在自己的宿舍里,以这件事给父母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在回家时,为父母做一件表达谢意的事。就是这些发自内心的言行给每一位新生带来了情感的波澜。班主任葛玉华说,每当学生讲起那一件件父母关爱自己的动人故事,班级里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接着是这位讲述者自己哽咽难继,最后是学生们的泪花飞扬。

    值得一提的是建安小学还把“感恩教育”与学校正在进行的“唱响文明童谣,打造特色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文明童谣创编、传唱活动,在学校掀起了一股文明新风。像“小乌鸦,爱父母,长大以后知反哺。尊老爱幼记清楚,任劳任怨不怕苦”、“同学们,别吵闹,好好学习最重要。学习好,品德高,将来报答老师好”等感恩童谣无不脍炙人口,让人终身难忘。家长张梅凤激动地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往我们碗里夹菜,还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食宿文化 为学生打造“温馨家园”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的比例逐渐增大,大部分中小学校寄宿生都占了半数以上。如何让寄宿生有个“温馨家园”成了摆在教育面前的新课题?把“食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点,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在这一点上,东游中心小学创出了具有先导性、可操作性的寄宿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月3日,笔者在东游中心小学采访时,正值上课时间,宿舍区清静得很。应笔者的请求,生管老师吴珍珠打开了几个学生寝室的门。随机走进这些小天地,笔者恍如置身军营:每个寝室有10到12个铺位不等,床上的被褥叠放平整,床下的鞋子、过道上的毛巾、洗脸池边的洗漱用具都是一字排开,房间清爽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校长苏儒源说,学校制定了寄宿生管理制度、星级寝室评比制度、生活指导职责等。如重视寝室清洁卫生,做到八个“一条线”(被子、鞋子、牙杯、毛巾、脸盆、开水瓶、水桶、杂物放摆放一条线),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到“五勤”(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现在,每天上、下午检查寝室卫生,每周五进行“搬家式”大扫除,已经成为所有寄宿生的“必修科目”。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回到宿舍楼门口的第一件事,都要看看那块给每个寝室打分的黑板。“哪个寝室今天落后了,黑板上一目了然。”

    学校食堂,特别是小学食堂,向来比较难管理。学生们当中,有些偏食严重的,对政府实施的“营养早餐”并不珍惜。苏儒源说,有些学生把整个馒头扔掉,有的把牛奶当玩具喷射,还有些女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吃鸡蛋会长胡子,索性把鸡蛋扔了。看到这些被学生糟蹋的粮食,老师们真是心疼。针对这一情况,东游小学修改完善食堂管理制度,不定期更换菜单,并发放调查表,征求学生意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学校还努力打造“安全、节俭、文明”的食宿文化,在食堂内文化设施的布置上,在墙上张贴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示标语。五年级的吴雨鑫说:“在学校这种良好环境地影响下,我改掉了挑食、浪费等坏毛病,学校的伙食注重营养搭配,品种多样,比家里的还好吃。”如今,特有的“食宿文化”成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又一新载体。


  乡土文化 培养爱国爱乡的情感

    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建瓯的乡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她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先贤名人、风俗民情等各具特色,素有“闽国古都,八闽首府”、“笋都竹乡,绿海金瓯”之美誉,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弘扬乡土文化成为近年来建瓯校园文化中又一奇葩。建瓯实验幼儿园立足建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等特有的地方特色,开展了适合园情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挖掘乡土资源,探索园本课程”的研究,教师们设计、创新了许多适合实际年龄班幼儿的教育教学案例。如利用建瓯当地特色的笋竹、锥栗、桃子等乡土资源,让孩子们在山林中感受,在课堂上“解剖”,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既点燃了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火花,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

    “地情教育”是建瓯中小学弘扬乡土文化的又一大手笔。建瓯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任赖少波说:“建瓯市开展的‘地情教育进校园’活动,把地情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既解决了本地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又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途径。”芝山小学六(1)班的黄诗晗平时十分喜欢“地情教育课”。学校组织“地情小导游”竞赛,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地情小导游”称号,还顺利拿到了奖学金,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

    丰富多彩的“地情教育”活动还允许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六(1)班陈鑫虽然不擅长讲解,但是玩起建瓯民间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挑幡”却是高人一筹。练习挑幡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但是陈鑫和他的伙伴们却从不叫苦叫累。“虽然手酸得实在受不了了,但甩一甩就好了。”陈鑫说道,为了掌握这一传统技艺,再苦再累也值得。在今年10月6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印象中国笋竹城·魅力建瓯”大型演唱会上,陈鑫和同学们一道,与王力宏等大明星同台表演,成了人人皆知的小明星。

    芝山中心小学学校在开展“地情教育”中,除了鼓励学生们学习挑幡、伞技等民间传统技艺之外,还围绕建瓯历史文化名人练氏夫人开展博爱教育。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学校师生自发捐款6万多元。去年,学校还被评选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每一个学生在校园特色文化中自信、自强;在规范的制度文化中约束、自律;在校园环境、师生家长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感染、熏陶;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展示、提高;在奋发向上的校风、学风中不懈拼搏、进取。

 


(编辑:杨芝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