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院长”罗培新
在华东政法大学校园里,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罗培新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明星教授:29岁评教授、30岁当博导、31岁跻身上海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之列,今年36岁的他还兼任学校科技处处长。
作为院长,罗培新严格规定学生必须7点起床早读,不允许学生打游戏、玩颓废,要求学生寒暑假必须用于学习……管得如此具体,在如今的大学校园绝对算得上“另类”。但学生们却说:被老罗“修理”,是一种幸福!因为老罗让他们找到了自我。
与“养老院生活”绝缘
大学里流传着一句名言:平时养老院,考前疯人院。罗培新最看不惯的就是弥漫在当今“90后”大学生身上的懒散作风。根治学生的懒病,老罗手段很“泼辣”。
罗培新执掌的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今年首届招生,老罗给新生立的第一条规定是:每天7点必须起床,7点20分开始到教室晨读英语,早餐不准带进教室。
“时间不是用来荒废的,凭啥进了大学就想睡懒觉?”罗培新自己清晨5点就摸黑起床,驱车两个多小时从市中心的寓所赶到松江大学城的华政校区,7时20分之前走进教室,现场“督战”晨读——每天的晨读出勤率将作为学生奖学金评选、出国交流以及推优的必须参考项。
老罗经常到学生寝室转,遇到打游戏的男生,他会板起脸训斥,毫不客气。彻夜抱着电脑当影碟机、同学结伴彻夜卡拉OK,这在罗培新的学院统统都属被禁止之列。“如果爱音乐,可以参加班级的歌会;如果爱旅游,班级组织徒步远足活动……”罗培新的目标很清晰,“试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人,如果在‘摇篮里’就是颓废的,还谈何未来的希望?”
缺少魔鬼训练,你只能“貌似快乐”
罗培新精心为学生设计大学4年学习任务——量大得惊人、目标高得惊人。首当其冲的一条是:大一上学期,学生要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大一下学期就要过六级。为此,罗培新专门跑去找校长请求批准“破例”:“从大二开始,学院的很多专业课程都要全英语授课,英语不过关怎么行?”
罗培新的学生,大学4年将没有假期。“寒假和暑假都要用来考证,考托福、考雅思、考口译。”为啥?因为学国际金融法这个专业,英语必须过关,今后最好再去出国深造一下。
罗培新的“铁腕”,也曾遭遇学生反抗,有学生在他的博客上留言:“我们不努力也是为了寻求快乐,你为啥要用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罗培新毫不犹豫地“反击”:“不努力、不成材。你那些快乐只能算‘貌似快乐’,离真正的快乐还差得很远!”
据说之前任教于经济法学院时,罗培新教过一个“文艺青年”,他平时爱抽烟、爱看文艺片,就爱那种“颓废”的感觉……爱好文艺片?老罗一下子找到了“修理”的门道。一日,老罗邀请该生一起看电影,不过是一部没有字幕的原版文艺片。结果,号称看过不下500部文艺片的“文艺青年”歇菜了——没有字幕、听不懂英语,理解成问题了。坐在边上的老罗得意洋洋,一句句地翻译给他听。老罗用意不可谓不深,他在暗示学生:“颓废也是要有资本的,果真要颓废,也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大学生未有见识过绚烂的本事,谈何颓废!”得老罗提点, “文艺青年”后来发奋图强,出国深造。
“为了今后能够像猪一样地生活,现在必须过像狗一样的日子。”这是罗培新喜欢的一句话,用来鞭策自己,也勉励学生。
铁腕务实反受追捧
遇到自负的学生,老罗会不留情地打击学生的骄气和锐气。“你有哪样比得上我?若是比不上,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学术比不上,那就比体育?谁料长相斯文的老罗,大学时代是体育健将、篮球校队队员,拿过学校里的乒乓球赛冠军。本科4年坚持每天为寝室同学打水,两手提着6个热水瓶蹦跶上6楼。遇到自卑的学生,老罗会拿自己的经历说事:“当年我读大学时,也是身体瘦弱、土得掉渣,但人的外形、知识储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前一阵,罗培新给学生们提了一个古怪的要求:重新学习打字——放弃拼音输入,学会用五笔打,因为出错率低。要求一出,就遭到一名女生的批驳:“老师,我们来华政读法律不是学打字的,今后会有别人为我们打字。”全班哄堂大笑。但老罗很认真地回复:“在你让别人打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要靠自己打字生存。”
每分钟打字120个,正是老罗能达到的速度。他以自己的经历说事:法学院的学生今后多有机会进入律所实习,律师出门谈判时往往需要助手。假想与客户面谈结束时,助手能够将双方的谈话准确记录并打印,那么留给客户的将是律所高效的印象,而助手留给律师的也将是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印象。没有良好的印象,哪有入行的好机会?
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喜欢把自己收集的好东西与学生分享,喜欢成为学生的“带头大哥”,于是,对学生有着高要求高目标和严酷管理制度的老罗,非但没有把学生吓倒,反让他们个个如打了鸡血般兴奋。“按照学校规定,大一学生不喜欢本专业可以申请转系。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学生想转出去,而申请转进来的学生倒有不少。”罗培新说着,感觉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