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惠州:“强校”“弱校”捆绑发展校园文化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0年12月16日09:15

    学校管理也搞“ISO”,校园文化也将“结对帮扶”,这些极富创意色彩的教育改革措施将在惠州市真刀真枪地“干”起来。记者日前在市教育局了解到,作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中,惠州市将推进学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力促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基本相当。

  明年出台《学校管理标准化流程参考手册》

  在惠东县大岭镇,有这样一所民办学校:面积不足50亩,学生800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所看似普通的民办学校,却有着不平凡的发展经历。截至目前,该校已获得“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市区许多大型公办学校教师竞相前往参观学习。这就是惠东新徽双语学校。经过4年多的发展,该校实现了从“夹缝中生存”到“扬眉吐气”的飞跃。她的成功,除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办学特色外,更源于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市将以该校的管理模式为借鉴,吸收各地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制订《学校管理标准化流程参考手册》。未来一段时间内,该手册将作为学校管理的“ISO”,供全市中小学参考,旨在推广运用标准化手段管理学校,增强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意识,使全市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及办学品位实现高位均衡。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已确定了部分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制定该标准的试点。试点学校将把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完善,形成“学校管理标准化流程”,计划于明年8月底前制定出《学校管理标准化流程参考手册》,下发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广实施。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结对帮扶计划

  惠州市自2006年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以来,已向农村学校派出751名驻校支教教师,使23.6万名农村师生受益。由名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管理经验的做法,切实增强了农村薄弱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今后,这项惠民政策将得到进一步深化,除本市学校捆绑发展外,还将组织本市部分农村薄弱学校接受广州市部分优质学校的对口帮扶,使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薄弱学校全部与城市优质学校结成对子。

  结对帮扶的具体内容也将有所突破,除支援先进的办学理念、支援优质的师资队伍等“六个支援”,以及联动管理、联动教研、联动考核的“三个联动”外,惠州市还将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均衡发展的“结对帮扶”计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强校”与“弱校”、“先进校”与“滞后校”捆绑发展,实现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整体高位均衡。

(编辑:周文婷)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