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经功利的商界,他活得就像个笑话。然而他总能笑到最后。不过,新游戏才刚刚开始 李书福脱下了脚上的皮鞋,认真端详着,像是在研究一辆汽车模型。“这是一个意大利品牌,”他信口嘟囔着,“我从来没穿过超过一百块钱的鞋。” 当着别人的面脱鞋,李书福并不以此为忤。在中国诸多个性鲜明的主流企业家里,他有一种天然的、孩子气的率真。我们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你的鞋什么牌子啊”,就在深夜的采访,在吉利汽车北京办事处的会议室里引来了他这样的举动。不用奇怪,如果在沃尔沃的收购谈判中,对方也这么问他,李书福恐怕也会不由分说地脱下鞋子。他是个真实袒露的人,他不觉得这是失礼,也不会让人联想到,当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拿鞋敲桌子的强硬、挑衅之意。 时代变了 如果说21世纪属于“中国世纪”,这一点在头十年就尽情显现了。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成了国外公司的新主人。从TCL到联想,从中海油到上汽,最新加入这场冒险游戏的则是草莽英雄李书福。他要挑战一个难题,从而改写世界汽车史:百年福特管不好的沃尔沃,在他手里能重振雄风。 一直以来,李书福有种非凡的本事:令看客们很想看到他的失败。在正经功利的商界,他活得就像个笑话。然而是他笑到最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他2002年的商业狂想(通用、福特会在十年内破产)部分变成了现实。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在瑞典签署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8月2日,完成资产交割。这场年度收购大戏在底特律划下了一道伤口:一个拥有86年历史、年销售额147亿美元(2008年)的欧洲老贵族,被一个做汽车仅12年、年销售额12亿美元的中国小子拿下了,情何以堪。 李书福微笑着,手指比划了一下“V”字—此时他沉浸在狂喜之中,但这也是他最脆弱的时刻,走过从民营车企到世界新贵的起伏,他招来的忌恨难免。尤其是正式收购100天、四个月以来,他并没有发生新的故事,给质疑者唱衰者提供不少口实:沃尔沃在中国设厂仍待批准,他与董事会有战略分歧,输血不易造血更难
(编辑:王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