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民,江西省高安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抢修班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有着7年党龄,14年抢修服务经历。一顶安全帽、一身汗渍斑斑的工作服、一个鼓鼓囊囊的电工包陪伴他走遍了高安市区的大街小巷。凭着一股韧劲,凭借着过硬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业务素质,他用自己十多年如一日的行动,一次次为百姓解决用电难题,送去光明,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电力人优质服务的光彩。
勤学苦练—练就服务技能
王冬民是在高安市太阳镇粮管所工作10年后,转行来到高安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抢修班。
初次接触电力抢修,摆在他眼前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业务。通过细心揣摩和思考,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当一名合格的基层农电工!于是,他从一点一滴做起,别人在打牌、唠嗑,他却一丝不苟地钻研农电技能。《农村电工》、《农电比武题库》等专业书籍他至少阅读了十遍以上。供电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就认真自学;技术上不懂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现场环境不熟悉,就常跑现场勤练习。很快他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迈进了供电抢修的大门,并取得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由一个外行变成了真正的内行。
2010年迎峰度夏期间,高安城区负荷严重,为了保障居民供用电,王冬民更是接连四天四夜没有休息,顶着37度的高温酷暑,穿梭在高安的大街小巷,有一次甚至中暑晕倒在工作地点,同事体谅他年纪大说:“您休息一下,不要太累。”可他说:“人累点,心里踏实,生活也更充实。”
率先垂范—勇挑服务重担
遇到最苦最累最脏的事,王冬民总是冲在最前头,身体力行。
2010年6月24日19时,受连续暴雨影响,持续上涨的赣江水位超出位于高安市八景镇境内的肖江河水位,导致江水倒流肖江河,一旦决堤,八景、独城、新街等乡镇就会成为赣江的一个泄洪区,成千上万亩良田和几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险情发生后,高安市供电公司抽调47名党员组成“保电联防队”,王冬民在第一时间内手提肩扛,与队友们一起带着临时电杆、电线、发电机、应急灯等架线、抢修工具冲到受灾第一线,为抢险大部队临时开辟光明通道。
为了争取时间,他与队友们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用手刨的刨,拉的拉,打坑、立杆、架线,安装灯泡……很快,长达1200多米的抗洪抢险临时照明线路架设完毕,为抢险人员开辟了第一条照明通道。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继续铺设线路,当晚共架设20余根电线杆、安装7台发电机和120多盏应急灯。王冬民和队友们还进行通宵值守,及时排除隐患,在近六公里的险堤上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险情,光明就照耀在哪里。
情牵客户—强化服务责任
被客户表扬,被客户请客吃饭的事情,王冬民经常碰见。
9月11日凌晨6点10分,城区辖区的安居工程小区一片无电,王冬民早饭都没顾上吃,冒着雨和同事就赶忙奔赴到安居工程进行抢修,在配电房检查发现是一空气开关烧坏,但更换后,电还送不出去,没办法只有打着手电筒,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一排查,可是低压电缆又都是在地沟里面,一个个井口都装满了雨水,王冬民平时在家特别注意卫生,可在这时他却不顾脏、也不顾累、更不顾饿,一个井口换一个井口进行检查,经过近三小时的排查,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其中的一个井口内电缆被老鼠咬破绝缘皮导致短路,由于里面的绝缘层电子负荷过大,电缆已经全部融化成一整体。直到中午13:50分,新电缆才更换完成,安居工程小区恢复供电,此时王冬民与同事都已累趴下了,小区客户集体要请他们吃午饭,大家仍是如以往一样委婉谢绝了客户的好意。
该所所长邹荣评价说:为了保障城区居民供用电,迎峰度夏期间,王冬民四天四夜未合眼,晕倒在施工地点;大修技改期间,他不眠不休地带病工作;抗洪抢险期间,他一马当先的架设线路。本来,按王冬民的年纪可以做点清闲的事,可是他却从来没要提过这方面的要求,迎峰度夏的辛苦,抗洪抢险的劳累,他也没有哼过一声。
面对客户与同事的赞扬,王冬民谦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企业培养了我,是基层供电所的这个小舞台锻炼了我。我愿意努力当好一名农电基层的电保姆,用爱心温暖千家万户,用真诚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