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王志伟与他的创新之路
转自: 时间:2010年12月30日09:09

王志伟,这位个子不高,说话走路很迅速,笑起来透露着朴实平凡的中年男子,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1997年本人研制的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直线转角绝缘子项目获省公司科技二等奖,此项填补国内空白;

  2001年本人研制的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30吨整串绝缘子,获东北网公司科技一等奖,此项填补国内空白;

  2003年在东北电力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整体移自立式铁塔可行性方案的讨论》,此论文经专家评议奠定了国内外关于此项目带电作业理论基础;

  201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变电设备专用吊具、配电开关检修防坠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看着头戴着这些国家级荣誉光环、从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着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国内领先水平的王志伟,不禁疑惑,自1981年进入到企业后,是什么让他不断学习,仅仅四年时间就赢得了进入电力职工大学的资格?是什么让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拥有一腔似火的热情?是什么让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创新,一次又一次的勇攀专业技术的新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辽源带电作业的奠基人

  经过了3年的电力职工大学脱产学习,王志伟被分配到辽源供电公司生产技术科带电班任技术员,负责辽源地区电网带电作业和处理缺陷等工作。在1988年吉林省白山召开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会议上,王志伟得知当时全省仅有一条500千伏送电线路在辽源境内,由于人员技术水平所限,带电作业主要由吉林供电公司技术人员负责,辽源地区只承担配合的工作时。他陷入了沉思:“自己的设备,却要别人来维护,到底我们的技术差在哪呢?”抱着决不服输的信念,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艰难的拜师学艺之路。

  走遍了东北三省关于带电作业技术的单位,查阅了大量关于带电作业技术的书籍,收获甚微。但柏克寒这个名字引起了王志伟的注意,得知这是位中国带电作业元老级的专家后,王志伟写了一封又一封求知、求助信,却都石沉大海。直到1990年1月,王志伟通过朋友得知柏老将作为带电作业的专家到北京开会,连夜赶往北京找到柏老,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学习带电作业的决心。老人被眼前这位年轻人渴望知识,不服输的坚韧目光深深的打动了,决定帮助这个不远万里求学的小伙子。

  王志伟没有让托付重任的领导失望,没有让谆谆教导的恩师失望,一个多月的培训归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付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汇报、报答了恩师的教诲之情。1990年年末王志伟带领大家成功的完成了辽源电网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直线单片及整串绝缘子、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单片及整串绝缘子、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间隔棒等高难度作业,在吉林省带电作业领域挺起了辽源人的腰杆。1993年,在东北电网带电作业竞赛中王志伟担任教练的团队再创辉煌,在三个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2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的突出成绩。从此,辽源供电公司从原来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空白一举跃入到东三省同行业中的领先者的位置。王志伟作为该领域的专家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熟知,他的创新之路也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而越走越远。

  功夫不负有心人,攻坚克难填补带电作业的空白

  1993年,公司更换500千伏线路直线转角绝缘子,由于尚未掌握这项技术,必须向东北电网管理部门申请停电。但该线路输出容量大,一旦停电将会对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很难申请。王志伟不禁想到:“能不能实现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直线转角绝缘子呢?”带着这个疑惑,王志伟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攻克难关之路。

  为了获得准确数据,他每天都要爬四、五次的铁塔,然后根据各种工作荷载的情况计算出相关数据,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王志伟始终也没有放弃过。1997年初,王志伟到陕西航天工业部群峰机械厂参观学习。在抢修塔组立时,看了转轴式底座的他忽然涌起灵感,画出了草图。随后的5个月里,王志伟起早贪黑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终于成功的研制出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转角绝缘子中最关键的转角卡具,使绝缘子转动角度由原来的5度增加至45度,攻破了500千伏线路直线转角绝缘子的带电更换的难题,获得了他自己的第一个国家专利,也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

  1998年王志伟再一次将眼光放在了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单片30吨绝缘子的专用卡具上。在研究中,王志伟发现500千伏线路耐张塔绝缘子串的零值绝缘子多于直线塔,绝缘材质比较薄弱,严重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并且执行一次更换作业最少需要4个小时,损失电量280万千瓦时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结合实际情况,王志伟从绝缘材料要求、金属材料采用、组合间隙要求、雷雨雾自然天气和高空强电场作业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证了研制专用卡具的可行性,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王志伟终于设计出了应力和强度完全满足规程要求的带电更换耐张单片30吨绝缘子卡具,并成功通过了东电虎台试验厂的机械试验。该卡具通过前、后卡具均卡在绝缘子钢帽上,通过收紧丝杠,将绝缘子串的张力转移到卡具及丝杠上,使被更换的绝缘子松弛,达到更换的目的。

  2001年,王志伟研制的“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30吨整串绝缘子”项目获得了东北电网公司科技一等奖,同年成功申请了他的第二个国家专利,该技术研制成功后,实现了500千伏线路耐张30吨绝缘子的带电作业,减少了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

  遇高峰,肯登攀,创新思维造就技术领域的新奇迹

  2003年7月,王志伟在《东北电力技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掀起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的研究热潮。在这篇论文中他对500千伏输电工程传统的铁塔移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用大量的数据验证了准确性,用详细具体的操作导则说明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大胆提出带电整体移500千伏线路自立式铁塔的构想,并在相关领域范围内向有关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当已经80几岁高龄的柏克寒老人看到这篇论文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整体移位可能吗?”,然而当听了王志伟理由充分的论证后,老人不禁感慨地说:“我想都不敢想呀!”,接着拍了拍王志伟的肩膀,满脸骄傲、底气十足地说:“志伟,我没白教你一回!”。后来该论文被专家评议为奠定了国内外关于“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整体移自立式铁塔”的理论基础。

  一路走来,王志伟翻过了一座又一座技术的高峰,从未停止过探索脚步的。他的头脑中似乎总是有新的灵感,新的课题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每每看到他面对新的科研项目时那激动的神情,为了搞懂每一个问题那冥思苦想的忘我状态,相信在这条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追求一个又一个技术新高峰的道路上,王志伟会走的更稳、更远!

 


(编辑:吴亚南)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