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城区10千伏金卫线。安全围栏里面,一辆带电作业车停放在人流如织的路边,20多米长的带电作业臂将潘武忠和他的搭档石玉祥送上半空中。穿着黄色带电作业服、戴着带电作业手套的潘武忠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用绝缘布对导线和横担进行遮蔽,熟练地拆下跌落式熔断器的引线。
2个小时后,潘武忠操作完毕,从带电作业斗上下来,寒风吹得他的脸通红通红,他揉了揉手指关节,对笔者说:“对不起,刚才在忙,让你们久等了……”忙,贯穿了潘武忠这个苗族汉子20年的抢修生活。他每年至少带电作业150余次、抢修500余次、操作次数近1000次……他是贵州凯里供电局城区供电分局运维中心高级作业员,是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获得者。
忙:那几年就这么走过来
潘武忠的忙,源于他的虚心好学。
1972年,凯里供电局的前身“凯里供电所”成立,潘武忠的父亲潘文贵是当时供电所的8位元老之一。他不幸患上心肌梗塞,医治了几年还是离开了人世。安排好父亲的后事,母亲杨明兰为了养活一家四口,到建筑工地跟许多男子汉一起,扛水泥和混凝土,年幼的潘武忠看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暗地里哭了好多次。
因父亲工作期间死亡的原因,1990 年,21岁的潘武忠才得以到凯里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工作,潘武忠深知能有这样一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养成了虚心好学的习惯,深怕哪一天自己会被淘汰。
潘武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常常一不小心就发生口误,他这些可爱的口误常被同事们拿来开玩笑,说他与《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有几分相似。潘武忠说他自己挺笨的,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要耐得住寂寞,理所当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要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史今那样的好班长,更是靠他自己一股虚心、上进和吃苦的精神。
所以,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潘武忠,忙于跟师傅 “学艺”,忙于翻书查阅资料,一个目的就是忙于提高自己。上世纪90年代,不像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当时有什么问题搞不懂,就只有向自己的师傅请教,师傅也搞不懂的就翻书本,常常一琢磨就到了半夜,第二天洗把脸又跟着师傅跑抢修现场。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潘武忠就是那样忙过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么忙,潘武忠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给了电线杆和变压器,耽误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如今41岁的他仍然未婚。
忙:认真负责造就了“活地图”
潘武忠的忙,源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他把办公室当成自己的家,二十年如一日地以班为家。他说,自己对工作就一个要求,就是要干就要干好。
2005年劳动节,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的潘武忠刚一回去,就发现母亲脸色惨白地坐在屋檐下,母亲没有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儿子,怕影响他的工作。次日凌晨下起了暴雨,线路跳闸较多,从配网调度中心打来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而此时母亲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把他叫到床边交代“后事”。
一边是一个接一个的抢修电话,一边是自己病重的母亲,潘武忠当时的脑子一片空白,他赶紧打电话叫在外面开车的弟弟回家,送母亲到黔东南州医院,草草处理了一下家务又出门抢修,直到下午,处理完毕50多张抢修单,恢复了全部供电才又急忙赶到医院照看母亲。现在回想起来,潘武忠一直觉得很愧疚,对不起母亲。
潘武忠之前谈过一个女朋友,因为忍受不了潘武忠常常连夜抢修不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俩人分开了。2009年5月,他与现在的女朋友陈菊相识,认识的第一天他就迟到了,约好晚上7点见面,但他对一台变压器抢修到晚上9点。陈菊知道他的工作性质,耐着性子等到了这个大忙人,感动之余的潘武忠这时候心里已经确定了,眼前这个女孩就是相伴此生的那个人。
陈菊说,跟潘武忠逛街是件痛苦的事情,在街上走着走着,他就会停下来对变压器啊端子箱啊这些设备检查一阵子。“能有什么办法,他对他的工作这么认真负责,我也就只有陪他呗!”陈菊苦笑着说。
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则造就了潘武忠“活地图”的名声,凯里城区配调在下令的时候,不敢确定某一条线路配网倒闸操作是否正确,就打电话问问潘武忠,因为他们知道,潘武忠对凯里城区的输配电线路和设备已经了如指掌。
忙:心里面装着的是客户
潘武忠的忙,更源于他心中装的全是客户。
潘武忠是个大忙人,也是个大好人,在抢修过程中,义务帮忙接个灯头、换个插座是常有的事,所以很多客户遇到什么问题常常忘了打供电服务热线95598,而是直接拨通潘武忠的号码。
2008年2月5日,腊月二十九。春节前那几天是自从2008年冰灾以来,凯里供电局最繁忙的时期,潘武忠在城区抢修,带电搭火,在杆上整整工作了4个多小时,下了电杆眼睛都睁不开,还不停地流眼泪,嘴巴半天张不开,并且说话困难,但他以为这是在电杆上被冷风吹的,并不在意而继续工作到晚上12点。
第二天,吃早餐咀嚼东西的时候,潘武忠发现不对劲,上下颌不能运动自如,他照了照镜子,发现嘴巴已经往左歪斜,本来俊俏的一张脸已经变形。上午的抢修任务完成后,在同事的劝说下,他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从下午14时30分开始到医院打点滴,到了傍晚18时潘武忠实在熬不下去了,他拔掉吊针就赶回抢修班。城区供电分局副局长邹冰洋安慰他:“你就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再去上班。”但潘武忠哪有心思整天躺在床上?“不行,我输完液就去抢修!”“不行,再不治病你以后歪着张嘴巴怎么娶媳妇?”“不行,大家的用电比我的脸重要!”相处了十多年,邹冰洋了解潘武忠的脾气:实诚,平时话不多,但执著。况且他知道这么多年来,潘武忠已经把抢修班当成了家。实在争执不过,邹冰洋作了让步:“那好,你每天晚上6点钟以前要准时回去休息!”因为生病,他才有时间陪母亲聊聊天。生病的日子,也是潘武忠跟家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日子。平时他每个星期最多回家一两次。在2008年遭遇特大冰灾时,他好几次经过家门口,但因为抢修工作繁忙,都没能去看望年迈的母亲,而凯里面临全城停电的那几天,他家已经停水好几天了。
把客户当成亲人的潘武忠认为,停客户的电,就相当于停自己的电,怎能不着急?因为这样,所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就越来越忙……
他获得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有“全国劳动模范”的光环,他被誉为贵州电网公司的“光明使者”,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苗乡侗寨的一名普通的供电抢修员工。他情牵万家灯火,不断用高超的技艺和艰苦的付出续写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