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每一滴水都闪烁温暖光芒
转自: 时间:2011年01月07日08:47

编者按 上学期,华中农业大学有3人连续登上“中国好人榜”:去年9月,在家乡因救溺水同伴而献身的大学生张瑜入选“见义勇为好人”;10月,为校园基建发挥余热的退休职工杜怀玉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活跃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大四女生鞠彬彬则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

这在我省高校尚不多见。多年来,大批各具风采的先进典型在该校不断涌现,“华农好人”现象引人关注。

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一个朴素的词语在师生之间悄然流传开来“华农好人”。

从卓有声誉的科学家到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从救人献身的义举到奉献爱心的善行,一滴滴水珠在太阳下折射的光芒各异,却同样温暖,打动着人们崇德向善之心。

著名学者诠释社会责任

在这所农业院校,一群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深刻诠释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他们率先垂范,坚持以科教兴农为己任,引导全校师生去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该校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基地,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着草帽、身穿大褂的“老农”在忙碌。他就是在国际油菜界大名鼎鼎的傅廷栋院士,72岁了仍坚持下田、带学生,还时常深入农村,了解油菜生产发展现状,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朋友。尽管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油菜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却不赞同“杂交油菜之父”这样的称谓。

傅老嘴里很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朴素地说:“我把农民放在心上。”他也绝口不提自己拿出45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但正是他的行动引发了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延续至今的“一助一”活动,有条件的教职工每年捐出1000元结对资助贫困生,如今捐款总额近20万元。

2010年12月9日,记者探访该校国家柑橘育种中心。这座“中国柑橘基因库”保存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宽皮柑橘、脐橙、柚、杂柑等140多个柑橘优新品种,橙黄柚绿,果香醉人。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该校校长邓秀新院士说:“为了打消果农对苗木太贵的顾虑,这里常年向农民朋友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前来免费引种,推动果园品种更新换代。”

这位著名柑橘专家有着朴素的“三农”情怀。他告诉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科研要“顶天”做好基础研究,也要“立地”服务“三农”。对搞农业的科技人员来说,所谓的成果、事业等等,最终归宿都是“三农”。

2008年初,罕见的冰雪灾害袭来。春节前后,邓秀新一脚雪泥地在抗灾第一线奔走了8天,行程数千公里,为焦虑的果农们带去了信心和希望。这样深入田间指导,对邓秀新来说是家常便饭。多年来,他跑遍了三峡库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主要柑橘产区。在果农们眼里,这位大科学家是一个朴实可亲的知心朋友。而邓秀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点事都是农业科学家的本分。

这些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带动了更多师生关注社会、扎根基层。

一根火柴点燃更多爱心

曹建强是华中农大生科院的一名学生政治辅导员。2005年至2006年,还是大学生的他曾接过该校在贵州山区“爱心支教接力”的第一棒。一年内吃过最多的土豆,一天之内走过最多的山路,这段日子令他至今记忆犹新。“我来自河北沧州的一个小乡村,一直穿着千层底的布鞋读完高中。进了大城市,怕被人笑话,就穿着一双假皮鞋来读大学。”曹建强说,自己上大一时便注意到有个脚穿布鞋的高年级贫困生,对他的自信打从心眼里敬重,后来才知道学长就是在贵州支教的徐本禹。

认识本禹大哥后,曹建强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从连续4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支教队队员,到全职支教志愿者,再到学校红杜鹃爱心社副社长,他一直在志愿者道路上伴随着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现在成为一名辅导员,他也用这种精神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们。

从上海世博会上的“小白菜”,到贵州山区小学的“小老师”,华中农大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鞠彬彬是校园内名气不小的志愿者。可她说自己也是徐本禹的“粉丝”。本禹大哥说过一句话:“爱心服务做多了,心就踏实了。”正是这句话让她坚定了做一名爱心志愿者的决心。2004年,徐本禹和两所乡村小学的支教故事感动中国后,就曾经有网友这样评价他:“他认识到了作为一根火柴的意义。他不是第一根火柴,也不会是最后一根。”

一根火柴,点燃更多人的责任心与爱心。

一个农村娃考上大学后,主动从理工科院校转学到华中农大果树专业;大学毕业后,又从“龙门”回到“农门”,返乡创业。师智敏12年来坚守农村、用科技带动乡亲们致富的人生选择,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着该校众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该校西部计划志愿者赵福兵因病永远倒在了恩施建始县的支教岗位上,但他的精神感染着学弟学妹走上支教道路。曾接下华中农大在贵州支教第三棒的张进动情地说:“赵福兵把生命留在了我的家乡建始。而我只是花一年时间,去西部尽点我的责任。”

在这个校园里,学生们被别人感动着,又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别人。

普通人物释放“好人效应”

2010年12月5日,64岁的杜怀玉受聘为华中农大本禹志愿服务队的“荣誉志愿者”。他在校园基层岗位上工作近40年,退休后主动留在基建处当了一名资料员。为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还自学了电脑知识、英语和CAD制图软件。在学校给教职工家庭安装天然气表的过程中,他任劳任怨地奔走在1100多户家庭之间。虽然这位退休老人的事迹平凡而质朴,却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

一直以来,华中农大不仅坚持发挥重大典型的引领作用,也注重发掘和宣传校园里的“小人物”典型。从2006年开始,该校每年评选“校园年度人物”,入选者多是平凡的学生、教职工甚至临时工。

年逾九旬的退休花工郭大会,曾在狮子山上默默地选种、植树、挑水、浇花;“楼管”熊国恩在平凡岗位上传递关爱与温情,被同学们亲热地称为“熊伯”;外语系老教师叶柏年退休20多年来,乐于担当学生走近京剧的启蒙老师;大学生文明执勤队队员张玉超在贫困境遇中自强自立,认为贫困只是垫脚石,能让自己站得更高……

真水无香。这些平凡的人与事,却带给了师生们最平实的感动。

校园里,一个个由普通师生组成的爱心群体也释放着“好人效应”,帮助着大家,感染着大家。“昨天我受益,今天我帮你。”在该校食品科技学院,8年前由4名学生发起的“食科一家人”公益基金会,已从最初的361元变成了5万元。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无息贷款,将每年新生军训服装回收捐给山区,每个暑假下乡为农村孩子送去知识和关怀……为了这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学生们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部分教职工倡导组成“阳光家园”,核心志愿者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他们为贫困大学生、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希望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并影响身边的每个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抱着这个简单的信念,每一位家园人不断地释放着光与热。仅前年一年,就有300多名该校贫困学生和贵州、青海等地的孩子们感受到家园的温暖。

身边人谈身边事

甘霖(学工部部长):

“华农好人”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来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作用,来自百年华农精神的浸润,来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具有思想引领、行为示范、精神激励等功能。学工战线将开展学习活动,构建长效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努力将华农“好人现象”从现在的“话题现象”转变成“行动现象”。

李金发(校团委书记):

如此多典型竞相出现有其必然性,要站在学校历史积淀、文化传统、人才培养氛围来考量“华农好人”现象。仔细分析这些典型会发现,他们快乐、坚定,行为导向是利他,精神指向是大爱。

范金凤(园艺林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好人现象”有四个核心特征,就是源于感恩的利他主义价值取向,源于耕读精神的超常意志力,源于校训精神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追求卓越的态度。我们应加强培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真实可感的身边典型,带动更多人。

徐勋光(后勤集团副总经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利、浮躁思想增多,培育和挖掘典型很有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校重视典型宣传,重视平凡“小人物”的宣传,后勤楼管员熊伯、绿化科工人郭大会、物业人员韩金桥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勤人。所有的典型很平凡、能坚守,真实感人,符合社会主流与时代特征。这可以促进各条战线的交流理解,影响带动产生更多的好人。

鄢万春(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鞠彬彬的成长有着清晰的脉络,体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效果。她从大一加入红杜鹃爱心社开始,成长历程就是在包括徐本禹在内的身边典型的影响激励下的生动写照。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文化引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程为民(经管土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华农好人已经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好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园里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和典型辈出的肥沃土壤,有着一大批具有优秀品质的师生。学校对这些典型人物进行了精心的培养教育,先进典型之间也在相互激励促进。因此,一系列好人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

张翅(动科动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他们身上体现了华农人的诚信、淳朴、善良、追求卓越、富有责任感与担当的特质,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典型代表。教育工作者应使学生获得无痕的教育,让学生们成长受益。大学里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该成为学校的骄傲,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所在。

吴义生(水产学院党委副书记):

所谓“好人”主要是从道德层面对典型人物所作的价值评判,典型事迹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大学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气质。从社会角度看,这些典型的价值内涵契合中国当今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价值要求;从个人角度上看,这些人物对真、善、美的信仰是对大学精神的内化。

链接

章文才:情系橘农的中国柑橘研究泰斗

傅廷栋:中国杂交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

邓秀新:让果农富起来的中国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

倪德江:被云南哈尼族老乡称为“茶农教授”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蔡礼鸿:殚精竭力帮助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杜怀玉:40年坚持服务师生、退休不退岗的资料员

徐本禹: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感动中国的优秀毕业生

赵福兵:用生命服务西部倒在讲台的志愿者

张瑜:在家乡为救溺水邻居英勇牺牲的大学生

鞠彬彬: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大学生志愿者

阳光家园:用热情关爱贫困学生和空巢老人的教师公益组织

红杜鹃爱心社:用爱心服务贵州山区的学生公益组织


(编辑:朱慧)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