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人物专访 >> 正文

专访苏州高新区东吴博物馆馆长陈凤九
转自:电力英才网 时间:2011年01月08日09:05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收藏界,有“北有马未都,南有陈凤九”之称,足可见两个民间收藏家在收藏界的名誉和声望。而当马未都频频在电视媒体亮相的时候,陈凤九却在默默地为自己毕生的收藏寻找未来,最终,他选择了苏州高新区。1月9日,主要由陈凤九捐赠而成立的东吴博物馆即将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开馆。开馆前,本报记者专访陈凤九,走进他文物收藏的心路历程。 

  收藏之路从保护文物开始

  陈凤九出身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其父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深厚的家学和积淀,给了陈凤九天生的文化因子。

  上世纪80年代,陈凤九担任镇江某服装厂的厂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个搞砖瓦厂的朋友说在镇江某地经常挖出一些瓷器,但是当地的人认为这些东西毫无价值,在挖出后就把这些瓷器敲碎。陈凤九感到非常心疼,直觉告诉他,这些都是古人留给后人珍贵的遗产。陈凤九告诉记者,当时他很着急,他觉得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敲掉一件就会少一件。他随后很快就赶到现场,向当地人提出购买这些挖出来的瓷器。他还嘱咐当地人,以后要是挖出类似的东西,千万不能敲掉,都可以卖给他,他不问价钱,照单全收。就这样,陈凤九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提起这次经历,陈凤九告诉记者,他一开始就不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去的,而是感到这些文物身上,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可以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强有力的佐证。陈凤九认为,他有这个责任感和义务,做这些文物的保管员,把它们完好地交给后人。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陈凤九开始了自己为保护文化而收藏的道路。如今,陈凤九的收藏包括青铜器、铜镜、瓷器、石刻等超过5000多件,件件都堪称珍品,其中的越王剑、青瓷鹰尊等都是国内罕见的精品。


  为了收藏几乎倾其所有

  陈凤九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收藏,虽说其中也有波折,用他们的行话说是“吃过药”,但是,他一直把握“真、精、新、稀”的原则,就是文物必须是真的,是精品,品相要好,而且要稀有。他认为,搞文物收藏要具备“四力”:智力、眼力、魄力、财力。

  在陈凤九的办公室,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一件镇馆之宝——西晋青瓷神兽尊。这件“宝贝”正面呈神兽形象,工艺精湛,造型奇特,是国内馆藏中罕见的藏品。提起搜藏这件文物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当时,买家开价60万,但是当时的陈凤九拿不出这么多钱。为了这件文物,他将自己的别墅卖掉换来41万元现金,然后又举债近20万,终于拿下了这件“宝贝”。为了买下心仪的藏品,陈凤九倾其所有的事例很多。他几乎把自己毕生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在文物的收藏上。

  考古界的权威人士肖梦龙是陈凤九20多年的朋友,提起陈凤九,他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他认为,陈凤九堪称当代收藏大家,他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搞收藏,相反,在他的身上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他的这种责任感就是不计投入,不计代价,为了保护和传承去收藏这些文物,这也是他在收藏界拥有崇高声望的重要原因。

  这里是我最满意的选择

  虽说在收藏界有崇高声望,但是陈凤九依然保持着一贯低调和沉稳的风格。但是,年近花甲的他这些年来也开始考虑他收藏这些文物的未来。“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但是这些文物不是。因此,我要充当的就是这些文物的保管员,在我的手里,把他完好地交给后人。”陈凤九如此表示。

  思虑再三,他决定把这些文物捐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它们。做出这个决定后,南京、镇江、诸暨等地都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但是,同高新区接触并经过多次考察后,他还是决定把文物捐献给苏州高新区。

  陈凤九说,他小的时候来过苏州很多次,苏州小桥流水的诗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他开始就把决定的天平倾向了苏州高新区。但是,真正让他做出最终决定的是因为苏州高新区人睿智的眼光和真诚的胸怀打动了他。陈凤九说,这就好比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苏州高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这里的人对文化的尊重和虔诚就好比“伯乐”,而他和他的收藏就是那匹“千里马”。苏州市及高新区的各级领导多次上门考察和调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连他的生日都记得祝贺,让他十分感动。

  “年近60了,一般来说,应该是荣归故里,而我却是背井离乡。”陈凤九动情地说,但是他觉得他为自己毕生的心血找到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找到了真正懂得它们价值,并且能够承载它们的地方,而苏州高新区这里就是他最满意的选择。

(编辑:杨芝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