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为了应聘对自身进行包装,在四处借款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农村的父母伸手,这次他要3000元。
3000元钱,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有的农民一年四季在田地里刨活,也不可能赚到3000元。但是,当搞清楚儿子这笔钱的用途时,他们还是很快筹到这笔钱,汇给了儿子。
这是发生在我老家的一件真实的事。
现在,大中专生在应聘过程中,进行包装,已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学生都要花费不少钱对衣着、发型等进行包装,以期给招聘者一个良好的印象。据报道,现在一些院校毕业生的“包装”费用低的在千元左右,高的达到5000元以上。男同学一律名牌西装、皮带、公文包,女的也是名牌职业套装,许多女同学在应聘前还要花费不少钱上美容院,对肌肤进行理疗,以期光彩照人。
大学生的这些举动,让人感到怀疑,这到底是上电视,还是去找工作?
注重自己的形象,给招聘单位一个良好的印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社会提倡的。但这不能误入歧途,把招聘当作一种选美比赛,包装比赛。
大学生热衷于包装当然也有深刻的原因。主要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但是,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朝气的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装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多只是对招聘者一种礼貌。一个真正需要人才的单位,他们不会赞同大学生进行包装,过度包装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不信任感。
现在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不仅仅讲究穿着,拍个写真集什么的,而且对身材也进行“改造”,抽脂、隆胸、造鼻……
这其实已成为一种病态了,以这样的手段增强自己的魅力,把它当作应聘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砝码,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她们想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聘用她们的公司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不得不考虑。
这不是笔者所作的妄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令许多刚步入社会就掉入泥淖的不尴不尬的事实在太多了。
如果一家公司看中的只是一个人的外貌,你就要当心了,也许不去这样的公司,是你的一种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