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职业生涯 >> 职业指导 >> 正文

职场圈子:只是圈子,还是圈套?
转自: 一览英才网 时间:2011年09月06日10:43

    为何一入职场,听到“小圈子”就让人冷汗一身?恐怕原因有二:一是对自己获得职场友谊毫无信心,二是对他人的职场情谊心存嫉妒。我们被告诫了太多遍: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不要妄想和同事交什么朋友,所谓的小圈子,更要避让三分。如今,我们也常拿这话告诫新人。却忘记了办公室时间占你我每天的三分之一,“职场圈”好似一个无形的场,人脉、信息、经验、秘籍都可分享;你躲避不得,却有选择和营建“圈子”的自由,它的大小和质量,关乎你长期的职业曲线。

    在路上巧遇一位以前在研究所教过的学生,许久不见,问起工作,他却一脸愁容:“最近刚换工作,却发现办公室里处处是小圈子,个个都在向我伸手。真不知道这些究竟只是圈子,还是圈套?真是苦恼……”

    说实话,在办公室中出现小圈子是常态,没有才奇怪!呵呵!这是因为,当组织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团体内的顺畅沟通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小规模亲密交流的小圈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组织行为学家Devito约瑟夫提出,一般而言,当公司人数超过12人,每个成员能够一对一充分和其他人交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想想看,你我在办公室能有机会一对一沟通的对象就只有这么几位,当然就容易形成感情特别号的小圈子。所以,除非你待的公司人数极少,否则职场的常态是:无组织,不圈子!

    而办公室小圈子的确也有其迷人之处,它可以提供我们重要的社会支持。其中之一被学者们称为“工具性社会支持”。小圈子中的人彼此熟悉,沟通良好,能互相提供协助,完成工作任务。另一种则被称为“情感性社会支持”。工作上遇到挫折,小圈子中的伙伴会比家人更容易读懂你的委屈,往往也更能提供安慰,减轻工作及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然而,若身为公司新人的你就此认为,既然处处有圈子,就不如快快圈住自己,那就不是明智之举了。比较聪明的做法是:

    第一,先冷静观察。到了新单位后,首先你得耐着性子多观察,多向他人请教发问,以了解公司文化是否支持小圈子的存在,并设法厘清办公室政治派系的脉络。在初期,聪明的做法是,对所有的圈子都抱持友好态度,但不要立刻站队。有位职场新人刚到办公室,连续几天答应一个圈子的午餐邀约,不久之后,发现自己被糊里糊涂地贴上标签而遭到其他圈子的排挤,这让他感慨不已:“原来饭是不能乱吃的!”所以在一开始应多和各方人马来往,并主动和不同部门的人互动熟悉,会比一下子太过贴近某个圈子来得好。

    第二,考虑圈子性质。要不要加入圈子,你还得考虑周遭这些圈子的性质。一般而言,办公室小圈子可分两类:一类是友谊圈子。同事之间出于志趣相投所形成的小圈子,例如美食圈、运动圈、电影圈等,这些友谊圈子的形成能让我们在职场中建立深厚的人际情谊而能更乐在工作。我就曾经在企业培训的现场听到一位学员说,他被高薪挖角,却打死不会跳槽。原因是因为,他实在不愿意离开这些办公室好友。另外一类则是利益圈子,这类圈子的形成主要是为了结党营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办公室政治”。在这样的圈子中,比较少人际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是权力的维护及运作。若加入这样的圈子,也就容易卷入办公室政治斗争中,当然不可不慎!

    在考虑清楚后,若你决定要加入小圈子,掌握以下的原则就能让你应对自如。

    第一,分享信息,而不传递评论。即使是兴趣圈子,工作同事聚在一块儿,也不可避免地会聊到公事。这是交流各部门的一些客观信息,例如已经确定的人事异动、部门的新工作项目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公司近况。然而千万别把互动当作真情告白的评论大会。若彼此大吐苦水,甚至聚在一块儿批评领导,不但会挫伤大家的士气,更可能会让你卷入口水战中,造成日后的麻烦。

    第二,提供支持,而不制造矛盾。别忘了小圈子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和睦交流。若就此聚众排挤外人,就会容易衍生成严重的办公室冲突,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引起高层重视,从而痛下决心瓦解圈子。

    若最后你决定“独善其身”,那也请提醒自己和各方人保持友好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游离在外的职场边缘人。当然有时候无门无派的做法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当为一个职位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鲜明圈子标签的你往往最后可能变成大家都可接受的人选。

    了解圈子文化,聪明地运用职场小圈子,那么圈子会是你乐在工作的起点,而不是让你日后悔不当初的圈套!


(编辑:admin)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