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中的各种新方式新方法层出不穷,甚至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应对无措。电视招聘无疑是新型招聘渠道中的一枝独秀,这究竟是创新还是作秀呢?在是非争议中,我们来听听当事人的说法和旁观者的评价吧!
电视台:“立业为本”
针对有人提出《职来职往》就是“职场版《非诚勿扰》”,该节目制片人马浚益并不抵触,“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求职者来说,这个平台更加平易近人,因为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一样,是个你情我愿的过程。”不过,马浚益也表示,虽然比起以往的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各环节的设置增加了娱乐性和戏剧性,但整体上还是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
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签约率也比较高。据介绍,《非你莫属》大约有30%的签约率,《职来职往》大约有50%的签约率,“有的选手还和用人单位一下签了3年。”《非你莫属》节目制片人刘爽说。相对于电视相亲节目的有花无果,这么高的签约率自然成为求职类节目引以为豪的资本。
求职者:借舞台赢机会
“在参与节目过程中,让我们这些未经职场的新手们暴露出很多问题,但同时也很高兴聆听到很多职场达人对我们的包容和指点,让我通过这个良好的平台,了解到大学与社会的区别,增强了进入职场的信心。”——《非你莫属》节目的求职选手如是说。
“非常感谢《职来职往》这个舞台,此次参赛让我成长了不少,我能够获得冠军,是各位职场达人对我的肯定,这将极大鼓舞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来自四川大学的程娟凭借综合能力获得《职来职往》年度总冠军头衔。
企业嘉宾:招聘也营销
知名企业想要吸引到人才不难,但你想要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就不能一直等人来申请。我们若不尝试新的招聘方式,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收到的简历质量下降,企业在市场的雇主品牌会降低。可以说,电视招聘是一种难得的突破与创新。
——光线传媒节目总经理 刘同
招聘与营销并不冲突。传统意义上的招聘模式往往是等着别人来投简历,然后进行筛选、面试、笔试直至录用等程序。而招聘营销需要知道市场细分、人才分类、竞争对手状况、如何引才等等。
——智立方集团董事长 杨石头
“如果说做秀,比起企业作秀,我看选手做秀的倒是不少。”电视红人俞夏曾担任《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等多档职场真人秀嘉宾,她表示有些求职者上节目不是真为找工作,而是自我炒作,向演艺圈推销自己。
观众:是娱乐也是学习
“开始我以为也是一档相亲节目,一看才知道是找工作的。”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着求职者形形色色的表现,看着老板们为了一位选手辩论得面红耳赤,IT人士童诚会乐不可支。
“我会总结他们在求职时的表现,希望能有些帮助。”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张静宜看求职类节目,主要是为了学习和了解信息。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后,张静宜对节目中那些选手特别留意,尤其是职业经理人们的建议,她也会记录下来。
专家:创新,有积极效应
以往的荧屏选秀,比赛大多只是给选手们提供一个展现才艺或获奖成名的舞台,但电视求职类节目最后都是让选手把目标锁定在职场岗位上,对选手来说,更具生活的实际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的社会与媒体关注热点,从国家政策到大学就业办,尤其是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的问题,包括企业去高校进行大规模招聘,甚至有很多企业跟高校合作联合开展大学生实习基地,但是与这种模式相比,今天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企业联合电视媒体进行招聘选拔,这无疑是对招聘传统模式的突破,也产生了更为巨大的影响力,这一平台效应的力量还将会延续。”有专家如此评论。
来源: 《才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