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给我一个很大的警示:机体比你想象中的要脆弱。自恃年轻而做超越身体负荷的行为,总有一天是要还的。
长期用电脑导致的眼睛不适、颈椎劳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病等,都是白领易患的疾病,应注意防范。
从新千年至今,已在职场“摸爬滚打”超过十年的我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职场“老鸟”。这个“老”字,既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也涵括了经验的累积。我和许多职场人一样,从初入社会的懵懂,到上下求索的忐忑,经历了各种不淡定,走过高低起伏,初步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并继续向新阶段迈进。这期间的打拼,身体劳累、精神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媒体人的职业特性,加班加点、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长期伏案等都困扰着健康。
健康感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人人都晓得,但没有经历过一次生病的话,我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疾病给我一个很大的警示:机体比你想象中的要脆弱。自恃年轻而做超越身体负荷的行为,总有一天是要还的。而且病了才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病中也深刻体会到在疾病前人的渺小和软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浮云。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轻的时候生一场病也有好处,它让你暂停在工作上往前冲的步伐,重新审视工作和生活方式,加强健康和情绪管理。
亲身体会:拼得太厉害,身体吃不消
如果将至今为止的职场历程比喻为一条路,走得最艰难的是最初三五年。并非说那时面对的工作最难做,也无关工作强度,只是初出茅庐的自己太过缺乏经验,在许多今天看起来是小意思的困难面前束手无策。
大家都知道,入职头三五年对一个职场人来说非常关键。一堆职场新人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能否崭露头角、有所表现,让上层看到你,给你发挥的机会,就看头三年。甚至有说法认为如果在入职的三五年无所作为,以后再冒头的机会就很少很少了。
为此,入职头三年是我拼得最厉害,也是最焦虑的时候。记得当时我们一群同时入职的同事你追我赶,每个人都很努力,也都在暗暗地互相比较,生怕落于人后。“我和新闻在路上”是我们的信条,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工作状态。不记得多少次晚上写稿子忘了吃饭,也不记得多少次清晨起来第一件事是翻报纸。稿子发得好,心中狂喜;稿件没见报,内心忧虑。别人一两句对我业务的评价,都会在心中翻滚。
这么“热血”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持续的还有高压。虽然明白张弛有度的道理,但不敢有一点松懈,生怕就这样被抛在后面。而且由于我对自身缺乏合理的定位,标准往往定得过高,如果达不到就非常焦虑。心中紧张忧虑,表面还要尽量装得淡定,很少和朋友诉说工作的不顺,因为不想“露怯”,和父母打电话,也是报喜不报忧。然而不说不代表着不存在,实际上这个阶段经常放大遇到的矛盾,在心里反复思量,越想越觉得自己失败。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却缺乏宣泄的渠道,积压到一定的时候,身体必然吃不消而出问题工作两年多后我就病了。
职场忠告:成功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那次生病和情绪有非常大的关系,那时工作很累,我特别在意领导对我工作的评价,有哪里做得不好都在心里想很久。加上那段时间父母老是吵架,我感觉诸事不顺,经常抑郁。结果,有次采访过程中我觉得头晕恶心,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我应该停止工作治疗。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病,经过治疗很快也好转了,但经过这场病,我得到了三点提示:
一是工作上的成功不能建筑在损害健康的基础上。年轻时大家都有拼劲,即便体力透支,总想着年轻熬几年没关系。但各人体质有差异,有些人确实能挺下来,有些人却会不堪重负,在日后不断显现出后遗症各种慢性病缠身。用健康甚至生命去换所谓的成功到底值不值?我的看法是,为事业打拼是必须的,但每人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职业规划,如果身体跟不上,宁愿放慢脚步。有句广东话叫“长命工夫长命做”,即不要以为工作是三五年的事,而应该是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因此要均衡着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职场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情绪管理为职场人必修课。刚参加工作时,还没完成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当时我就发现自己的一项欠缺:不会管理情绪。职场上总不免遇上高低起伏,有成绩更有不足。出成绩时当然高兴,但一旦发现不足却马上陷入懊恼和沮丧中,我经常在这“冰火两重天”中挣扎,情绪起伏非常大。现在想来,高低起伏其实都是常态,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表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当然需要时间和历练。
三是合理宣泄负面情绪非常必要。紧张、抑郁、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困扰着很多白领,有时恶劣情绪会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导致疾病。如何应对负面情绪?我觉得惧怕和不愿接受都是不对的,首先要使负面情绪合理化,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如何疏导和排解。回想工作的头几年,我不想承认自己紧张、抑郁等情绪,更不愿意向别人诉说,觉得这意味着自己的失败,结果反而使负面情绪更为加重。其实,人人都会有情绪,你要找到宣泄的合理出口,就像“排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