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数年的南科大昨日终于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首肯,同意其在广东省领导和管理下,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依法办学,而此前,朱清时校长在未获得国家批复的情况下,选择了自主招生,自授文凭,首批学生45人,如今都已被各大公司预定了。 在获得教育部批复后,南科大拥有了合法的招生权,而对于招生是否自主,朱校长表示还需要遵循教育部的决定:如果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那说明南科大被收编了;如果保留南科大自主招生的权利,则说明南科大的教育改革还有希望。 据悉,南方科技大学拟以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作为三大支柱学科,注重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兼顾其他应用型学科和人文社会类学科。 对于研究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而言,这一信息无疑给正在进行深入研究的“用工荒与就业难”课题提供了新的事例,从层次上来看,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显然不同于“就业难”:沿海地区由于外贸依存度高,一些外贸制造型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需不振时选择了裁员,而随着国内外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执行,在外贸需求恢复时,那些企业由于自身粗鲁的用工方式无法重新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加之国内经济产业升级转型,中西部以其低廉的生活成本和工资水平承接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沿海地区用工就“荒了”起来。 而说起“就业难”就不得不提“大学扩招”和“国家承认文凭”这两件事,从纯学术的角度出发,如果国家高等教育并没有如此普及,那么大量适龄劳动力在接受完职业教育后完全可以进入企业工作,“用工荒”或者就不会那么厉害。而大学扩招使得这一假设失去了前提,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被扩招稀释后,考上大学已经不再困难,一个个适龄青年在学校里刻苦奋斗四年之后,迎接他们的却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国实际上并不需要如此多的理论研究者,相反,缺乏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在这批青年父辈的观念中,高举文凭便能轻松找到工作,而在社会现实中,文凭沦为了能看不能用的笑谈。 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劳动经济研究专家肖先生表示,南科大的教改从改善国家就业与经济的关系来看,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对比于传统高校对理论教育的重视,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应该是紧跟社会发展并且学而有用的实践教育,只有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才能体现其所受教育的价值。其二,对比于传统高校的就业流程,高校应该发挥其在行业前沿领域的发展引导作用,为自己的学生培养和企业的需要找到共同点,只有这样高校的研究才不会是闭门造车出不合辙,高校的学生也不会沦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只有这样,对于转型发展期的中国,大学扩招才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编辑:苏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