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继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公布2012年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中西部省份也陆续开始公布各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截止4月25日,中西部部分省份公布最低工资标准如下表:
中西部地区加快最低工资上调,目的是要挽留农民工,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各地都想尽一切办法留人,其中安徽黄山、湖南浏阳曾出现了“打工还是家乡好”,“孔雀何必东南飞”的口号,以便留住农民工。 事实上,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前往沿海打工的人数已经开始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的农民工在省内的收入,超过了在沿海地区的打工收入。比如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发现,2012年一季度,湖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省内从业的人均月收入2110元,增长19.4%;高于在省外从业的人均月收入1896元和增幅11.6%. 调查还发现,在湖南省内转移就业的比例增加。一季度,湖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省内从业的占总人数的30.8%,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在省外从业的占总人数的69.2%,降低0.9个百分点,其中在广东省从业的占总人数的51.2%,降低2.7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统计局在安徽、江西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2011年12月26日,珠三角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推迟上调2012年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告》,通告内容的核心思想是: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广东的外向型企业预测明年的形势时不甚乐观,为了与企业共度时艰,省政府可能推迟明年调整最低工资的时间。 一边是中西部省份逐年攀升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边是广东省政府为了“与企业共度时艰”而推迟调整最低工资的时间,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劳动经济研究专家肖先生表示:各地政府对最低工资执行标准的调整充分反映了各地就业市场的现状,一般的,如果一地就业充分,且劳动力处于短缺状态,其工资上涨幅度越快,而如果一地就业不充分,且企业业绩增长乏力,其工资上涨就会缓慢下来。显然,从4月份各地政府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我国目前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有了新的特点,本来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就在于较高的工资水平,但随着近两年的CPI保持高位涨幅,这种优势已经完全弱化了,而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中所承担的生活成本远高于其家乡城市的生活成本,现在,家乡城市的工资标准正在飞速上涨,而沿海地区却没了动静,一增一减之间,劳动者们都很轻易的作出选择。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东部地区将面临更加强烈的产业升级压力,在此背景下,国家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也就顺理成章了。 肖先生表示,看似各地都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收入肯定会增加,但我们要警惕在此过程中企业的阳奉阴违,劳动者更需要注意自身的维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获得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利益。
(编辑:苏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