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绩效管理 >> 正文

民企绩效管理存在的四个限制
转自:管理网 时间:2012年11月07日15:01

   观念

   前面讲过,民营企业资源贫乏,好比洼地。尤其是乡镇乡镇民企,这里的人群好比井底之蛙,习惯于坐井观天。以井的形状来定义天的形状,井方则天方,井圆则天圆。这与以往主旋律文章报道形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并不矛盾。我们讲到矛盾的另一方面,就象月亮的另一半总是有阴影。民营企业,人多嘴杂,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七大姑和八大姨,老丈人和小舅子,亲情关系盘根错节,非正式组织无处不在,小道消息无孔不入。

    所谓“大道无形,大音稀声”。太先进的思想,在这里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就象工业文明,回归到农耕社会,很可能遭到唾弃的命运。你要把一个道理讲清楚,不得不入乡随俗,以白居易做诗先讲给老太婆听的通俗手法,走大众路线,博取群众支持。主旋律报道经常引用“当地群众拍手称快”或“老百姓奔走相告”是有道理的。

    先进理念的被接受度,是乡镇民企实施变革的第一个限制。让乡亲们理解电动工具比镰刀快,是需要你不断地演示和讲解。所以,以本地群众为客户,让客户理解,需要你变通你的表达技能。

    在乡镇民企里,创业时期,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绩效考核。老板说了算。唯一的观念就是生产队时期的工分、农村承包制时期的多劳多得、村委会的投票、分土地时的抓阄等土办法。某些人有早期国有企业里的年度考评、民主评议等印象。还有电视里看到的选秀节目,如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等。

    经验

    乡镇民企多数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蓝领工人始终占绝大多数,白领工人占少数。好比一亩与三分地的关系。人多势众,经验往往以东风压倒西风的绝对优势,盖过理论的重要性。简单,快速,灵活,是比复杂、全面、系统更有市场,更能博取掌声的做法。

    占据关键职位的人物,以家族成员为多,而且过去也从一线摸爬滚打,以经验丰富作为资本。对陆陆续续从社会招聘的人员,采取使用但不重用的手段,对突然引进的空降兵,采取隔离,冷漠或仇视的态度。

    当过去的经验无法推动企业的发展,引入新鲜事物时,如何平衡经验与理论,一方面肯定经验的重要性,一方面让大家知道新工具和方法论的重要性,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新的方法如何逐步克服经验和习惯,以及老员工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乡镇民企实施绩效管理的第二个限制。

    利益

    乡镇民企的变革和引入空降兵,很少是未雨绸缪,通常是出现了创业元老利益纷争和帮派林立,老板疲于应付,又束手无策,才想到借助外来势力,来化解矛盾并企图建立新的平衡。可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一定有冲突的出现,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改革一定会有牺牲。就象谭嗣同自己知道,革命一定要流血,第一批加入民营企业做改革的往往没有好下场。

    老板对空降兵的期望,一定有与人事变动、薪酬分配有关的要求。绩效管理的实施很可能在早期是利益分割的手段。改革派与被改革派的博弈,导致绩效管理实施处于风口浪尖而陷于失败。

    这是在乡镇民企做绩效管理实施在政治方面的第三个限制。

    基础

    只要有业务,就会有流程,但是流程往往是粗放和自发的。公司不管大小,也一定会有制度,但是制度往往是粗放和随意的。游击队向正规部队的转变,出现的就是基础的缺乏。没有目标管理,没有职位分析,没有数据采集。而老板往往急功近利,要求短平快,又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量化,用数据说话,是在乡镇民企实施绩效管理的第四个限制。

    所以,在乡镇民企实施绩效管理,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限制,然后尽可能地去创造条件。铁人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乡镇民企绩效管理的实施,就是在有条件情况下的实施。充分创造各种条件,才能提高存活率,包括项目和个人的存活机会。


(编辑:杨艳维)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