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职业生涯 >> 职业指导 >> 正文

电影《致青春》背后的职场启示
转自:搜狐财经 时间:2013年05月03日14:56

    又是一年毕业季,会否让你想起曾经白衣飘飘的校园纯真年代里的友情和爱情?会否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被逼的喘不过气?又或者正青春年少的你们正在经历这个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期的磨砺和蜕变?不论你属于哪一种,都应该要直面面对你的成长和变化,刚刚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不知能带你回忆起多少青春的往事。三部曲:校园转型到实习,实习转型到入职,一步步的熬够了,终将会走上正轨。

    踏入职场的实习生怎么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

    早晨九点钟,写字楼的电梯里挤满了快迟到的上班族。尽管如此,你很容易从人堆里分辨出实习生的身影——不管打扮成什么样子,看上去总是满脸稚气,鼻梁上架着眼镜儿,眼睛却亮亮的,不像其他上班族一般面无表情。

    实习生多半是快乐的,也是惶恐的。快乐,也许因为当上了职场新鲜人,虽然不拿什么钱,至少可以用现实而非想象勾勒未来的职场生涯。惶恐,是因为患得患失,怕做错事,怕被人笑话,怕表现不佳,失去录用机会。

    职场初期 实习很重要

    当我们从学校踏入工作职场的初期,无论进入什么类型、规模的设计公司或企业,都要经历几个月长短不一的实习期。实习生的经历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时期,既是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是学会融入社会、做个社会人的开始。

    职业生涯的开始,选择一个管理和运行相对正规的公司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意。不过,无论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开始都要要了解公司的制度、设计流程、人际关系、甚至还可能有帮派之分,学会站队正确。实习期会收获到许许多多在学校永远无法理解和体会的东西,刚开始的新奇,会很快消退,替代的会是迷茫、也可能是豁然开朗;是压抑、也可能是兴奋,是失败,也可能是成功的开始。

    对于惧怕挑战和专业知识不牢的人来说,工作的开始会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习是需要坚持学习和创新的,对于喜欢挑战和进步的人来说,实习是兴奋的,会在提高设计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得到周围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开始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同时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为以后的发展开始编织人脉关系。

    实习期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定位的重要时期,有部分人感觉现有的公司或岗位不合适,会选择立刻跳槽,甚至选择转行,也有一些人选择坚持。而现如今,许多原来的实习生在职场上已摸爬滚打数年,当初的生涩已被老练代替,当初的棱角已被岁月磨平,当初获得一点点成就后的兴奋已变成一种习惯。 当回头回味一下自己的实习期,会是什么感想呢?是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还是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别的。

    成功:

    敢于坚守 实习生顺利“转正”

    李好是一名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外企公司实习期间得到了许多导师和实习生的好评,并且取得了非常全面且迅速的进步。一同实习的实习生们称他是实习生中的“第一人”,虽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但是李好的确在实习期间成绩突出。

    其实,李好在刚开始实习时,也只是个默默无闻、很不起眼的“小兵”,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独立执行项目的高手。他是怎样完成这样华丽的蜕变呢?

    在李好看来,实习绝不仅仅是简单完成实习任务,而自己所在的公司就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他可以尽可能多地吸收各种营养。面对每个挑战,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各方面能力有质的飞跃。

    这与李好的导师张海涛对他的总结不谋而合,他认为,每位导师给自己实习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预期,而是否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都是实习生自己决定的,并且也决定了自己的收获有多少。当时,交给李好的每个任务都是颇有难度的,对他都会有一定的期待,而李好每次的表现基本都会超过期待水平,这就意味着他的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逐渐积累起来就是迅速的成长。

    让李好记忆犹新的是在2011年,在导师海涛的带领下一起负责一个开发项目的推介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在展台做宣传,以及在分会场的讲座。又是一次大挑战。这次,李好要一反之前做听众、参观者的角色,拿起麦克风要面对诸位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专家、企业老板成为一个讲述者,在短时间内,清晰介绍技术和开发过程等,开展讲座活动,更是要面对上百名的业界的资深开发者。“初出茅庐,能否Hold住全场?”

    “为了提高自信心,同时使讲座能够吸引住听众,将复杂的开发过程、技术以更加有趣、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做足了功课,站在听众的角度上不断修改讲解的方式和细节,反复卡着时间预演,最终讲座的效果非常好。”李好自信地告诉记者。

    李好参与组织的类似活动还有很多,项目不同但相同的是,每次活动他都从制定目标、策划日程、编辑宣传手册一直到活动现场执行、活动过后的总结,从头到尾跟进甚至负责,还要登上讲台,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讲解。每次面临挑战,他都选择了鼓足勇气全力面对,结果在“风雨之后”迎来了“灿烂彩虹”。

    当记者问到李好在实习期间有没有走过弯路,他很诚恳地说当然有。关于给其他实习生的建议,他强调一定要注意与导师的沟通。“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也只是埋头干活,从来没有主动跟导师汇报工作进度也不会去寻求建议,这样一来导师并不知道他是否在努力工作,甚至对我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有些质疑。”李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调整了工作方法,做到及时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听取他们对阶段性工作的建议,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又避免浪费时间。回头看看前进的脚步,他自己总结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失败:

    “怎么老让我打杂?”无奈结束实习

    就读于兰州商学院的刘静今年大四毕业,前不久辞去了她在一电子产品公司实习半年的工作。她对记者诉苦道,自己在公司做跟单员和报关员的工作,每一天都觉得好累好辛苦,周末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不说,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比起身体的负荷更重。“一开始觉得自己必须把大学所学到的知识都展示出来,也想尽可能地争取留在公司就职的任何机会。”

   “怎么老让我打杂?”刘静很是抱怨,她细想起来,在实习期间只干了点琐碎事:收发、复印文件,将文件拷到U盘,资料送到领导办公室,再就是打扫办公室里的卫生,帮老师端茶倒水。

    在刘静看来,这些事情毫无技术含量,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在带刘静的老师看来,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完成,所以无法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比如,一次给领导装订讲话稿,因为是大稿子,页数多,临完我顺手翻了翻,订得歪歪扭扭不说,竟然少了一页。”最让老师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安排她拿U盘去隔壁办公室打印文件,文件倒是打出来了,U盘忘了拿回来,后来也没找着,里面保存的重要资料也全部丢失。”

    对于自己的粗心大意,老师经常会给刘静一些指点,偶尔会指责她,渐渐地,刘静对自己的这份工作越来越没有信心,经常不向老师请假就无故旷工,看到老师来电也不接听。理所当然,锋芒毕露的刘静感觉受到了同事甚至部门领导的排挤,总觉得她实习的态度不端正,两个月后,她还干着收发文件、打扫卫生的工作,工作安排上没有一点起色。

    有好事者于是故意私下对她说她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改观的,自然不会被留在公司,因为公司里的任何一名员工都会她现在所干的工作。结果本来内心就脆弱敏感的刘静听完之后,跑到卫生间委屈地大哭了一场,觉得自己永远都是那个收发文件的小文员,永远也不会受到领导的重视。于是她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里不再积极工作,也很少跟同事和领导主动交流沟通,草草地结束了她半年的实习工作。
“其实想想,当初的想法是有点极端,现在真的有点后悔了,当初放弃了继续实习的机会,而现在却苦于无处寻找好点的公司让我实习。”现在的刘静有点后悔,当初没有踏踏实实在一家公司实习,她告诉记者:“我当初就是忽略了每一个实习生都是在困境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一种认真、端正的态度,我缺失的正是这种正确的态度,也导致了我的失败经历。”
放下心理包袱 走出实习误区

    关于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实习急功近利不可取

    很多人在找实习工作时太过功利,如果公司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确定,往往就会在态度和行动上懈怠很多,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很多企业一直在暗中观察,只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都可以留下来,企业非常愿意留用实习生。

    小公司也让人成长

    很多人在找实习工作时倾向于找大公司,觉得在小公司实习学不到东西,并且未必能为将来的求职加分,但大公司开放的岗位毕竟有限。其实,实习的内容是什么比在哪里实习更重要。招聘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脆弱心理尽快成熟

    在工作中,很多实习生表现得心理脆弱。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宠儿,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因此有些实习生比较娇气,也有些懒散。可是进入职场后,工作是有时间和质量要求。心理上过于脆弱的他们需要坚强起来,不少学生从学生身份到职场人的转换时间太长,需要尽快成熟。应尽快忘掉学生身份,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再到职场人的转变。

    多看多听多想多做

    有些职场实习生工作积极,但缺乏思考,办事情容易不经大脑。看到身边的同事怎么做,自己就照猫画虎如此这般做一番事情,这么做是不能够让自己有大的进步。新人入职,还是要多看多听少说,不能急于表现自己。作为实习生,应该少说,而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把职场前辈的经验好好总结沉淀,为自己所用。

    手记:

    每个实习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当人看,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这不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那么一个人愿意把每个简单的工作想得再往前一点,再深入一点?每个实习生都在抱怨工作内容没意思,无非就是填表格打电话发快递复印东西,可是是否仔细想过,这些工作内容有没有一题多解的方案。

    实习,不是要去一个著名的公司里做很多小事,而是要通过这些小事,让自己开始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让自己有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一步步体会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与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园时迅速融入社会,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工作。

    因此,实习更多的意义在于给你一个机会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两者的匹配程度,思考自己还缺少什么、喜欢什么。而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则是怎样尊重自己的老师,怎么全力以赴地工作,也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至于那些工作内容,反倒是次要的——发快递、复印东西这些小事任何人都会做。

    有句老话叫做“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机会只光临有准备的人”,但事实证明,机会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积累换来的,认真对待实习的机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成功“转正”。

    如何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尽快度过职场适应期

    每位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都要经历“职场适应期”。有的学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很快进行角色转换,在很多时候的表现比较学生气。这时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职业人士。

    学生和职业人士的身份有很大区别:

    第一,目的不同。对于学生来说,目的是学到知识,考个好成绩;而职业人士的目的是完成公司交给的某项工作。

    第二,两者所需要的技能不一样。学生所需的技能是良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作为职业人士要想把公司交给的岗位工作做好,需要更多的技能。

    第三,工作方法不同。学生工作方法是个人的独立行为,每位学生为自己的成绩负责;而作为职业人士,更强调的是团队合作。

    其实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应学会尽快适应这个新身份,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士。缩短适应期,融入职场。首先,心理上要做好准备。学生刚进入职场大多是从基层做起,要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快节奏的基层生活。学生一般缺少社会经验,可能不习惯一些制度、做法,这时,千万不要用习惯去改变环境,而是要学会入乡随俗,适应新的环境。其次,做事要积极主动有耐性。在一个行业准备好从底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就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努力找到职业契合点

    既然步入了职场,就已经从一个学生转换成了一个社会人,原来的许多生活习惯都得改变。也许在学校的时候,喜欢睡懒觉,经常上课迟到,也许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在工作期间,每一次失误都可能给你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多应届毕业生反映,自己也做了入职前的准备,可是为什么进入企业后仍然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觉得所学与所从事的岗位之间找不到契合点?学生容易将事情看得简单化理想化,在跨出校门之前,对未来充满憧憬,初出校门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大多与其事先对新岗位估计不足、不切实际有关。当他们按照学校书本上的知识去理解这个行业、这个岗位,那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的岗位实践使新人们发现似乎所学与所用不是一回事,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解让他们在初入职场时就走了弯路,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即了解“我该做什么”,其实就是要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和“怎么做好”的问题。第一,必须要积极主动。第二,要树立目标。第三,重要事情先做。一个职业人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养成一种习惯,重要的先做。

    积极处理人际关系

    除了要适应岗位外,积极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是要从自身做起。因为从你进入企业的第一天,你周围的同事们都在或多或少地关注你,首先要自律,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像上班迟到早退、打私人电话这种事要避免,这些事会使别人留下工作不用心的最初印象。其实,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另外,要尊重企业的老员工,为人谦虚,不耻下问,多请教,多沟通。这些行为会让同事们更快地接纳你,你也能更快地融入企业。

    比如与领导相处,首先一定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其次,根据领导风格不同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最后,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把握尺度。为此,职场新人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岗位需求,或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基础。

    刚出道的新人可能文凭比公司里一些前辈要过硬,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历虽高却什么都不会。学生在学校比较注重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然而到了职场上,更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和累积的经验。因此,应届毕业生要投入到再学习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士。


(编辑:杨艳维)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