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据说有一次别人问他多少钱算是多,他用那句名言作为回答——“就是再多一点点”。虽然几乎没有办法确认洛克菲勒到底是不是说过这句话,但它正是许多美国人内心真实的写照。说起成功的职业生涯,人们也总是遵循同样的原则。人们努力达到一个高度,然后想方设法稳定在这个高度。简单点说,成功没有尽头。
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前战略顾问及合伙人乔治•斯托克曾经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这句话对他的回顾是一个很好的概括。斯托克工作勤勉,誉满全球。他的著作包括《强硬手段:你是为了玩还是为了赢》(Hardball: Are You Playing to Play or Playing to Win?)等。他总是穿梭往返于陷入危机的客户之间,公文包里塞满了一听听的健怡可乐。
2004年,53岁的斯托克已经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但随后情况急转直下。此前几个月他一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发出了非常危险的信号,紧接着,就在波士顿时发生了腹部血管破裂。斯托克强撑着回到了多伦多的家中,但透支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整整三个月,他陷入了昏迷,期间医生三次宣布他已经死亡。没错,乔治•斯托克终于成功了,但差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不可思议的是,斯托克活了下来。恢复了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波士顿咨询公司,成了一名高级顾问。他还在家族企业专门服务机构Banyan Family Advisors担任高级合伙人。斯托克再次成为一位心满意足的成功人士(而且据医生讲,他的身体也比以前更健康)。现在,他对成功的定义和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那时他自豪的是自己能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斯托克有充足的时间来思索职业生涯成功所包含的共同主题——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亲身经历告诉他,任何职业生涯都不是一条直线。
斯托克的成功仍然要靠脑子。但现在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只接手大项目,比如供应链陷入瘫痪,或者在情况很不明朗的阶段进行管理,而且只为他自己喜欢的人和客户提供服务。他出差的频率大幅下降,而且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他喜欢玩遥控飞机。他说,这个爱好提高了创造力,让他能想出更好的点子。现在他会建议自己的客户说:“多花点时间在办公室以外,这样才能站得更高。”
斯托克的经历是个极端情况。但它是个很好的例子,和当前不稳定的经济局势之下我们所有人时常在职场上遇到的挫折类似。它也提醒我们,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必须给予成功不同的定义。詹姆斯•西特林是管理研究公司Spencer Stuart北美地区董事会与首席执行官事务部的联合负责人。他撰文指出,大多数情况下,把职业生涯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对人们有好处。这三个阶段是:“承诺阶段”、“冲击阶段”和“收获阶段”。
通常来说,承诺阶段出现在职业生涯的开端——西特林认为是最初的5-7年。在这期间,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一个人具备的潜力,而不是他为工作带来的实际价值。进入冲击阶段,情况将发生变化,一个人的价值将由他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绩共同决定。最后是收获阶段,Spencer Stuart公司认为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45-55岁,进入这个阶段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人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倒计时,另一种人则继续取得成功,途径是设法用自己辛苦掌握的专业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
十年前这种说法完全合理,那时工作努力、有所成就的人多少还有些职业上的稳定感。但数字领域猎头公司The Hired Guns首席执行官艾莉森•亨明指出,目前就业市场混乱而且动荡,就连最成功的人也受到了影响。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称,到目前为止,婴儿潮一代(指二战结束后从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人均从事过的工作数量为11.3份。这就是说,上述三个阶段可能要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发生多次循环,而且未必一定按顺序进行。亨明建议,要在每个阶段都获得成功,就得像一直处在冲击阶段那样行事,也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技能变得生疏,而且一直要准备学习其他技能。她说:“处在冲击阶段的人既要挣钱,同时还要学习。”
对此斯托克持赞成态度。他还以自己的咨询工作和亲身经历为基础,就如何保持冲击状态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最重要的建议之一是“保持思想的开放性”。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手头始终有其他的兴趣或项目作为备选。可能眼下没时间、没精力,但一旦发现了日后可能有用的信息,马上存起来,总有派上用场的那一天。这样,你就永远都会有新的目标,新的设想,甚至是新的职业。
另一种确保自己不会被淘汰的方法是将自己的职业视为一套技能、而不是某个具体专业,进而建立相应的工作关系网络——其中不仅包括自己的同龄人,也包括比自己年轻的人。如果自己所在的行业出现萎缩,这种方法能让你更轻松地找到支点。亨明指出:“必须始终保持警惕,而且要这样问自己,‘我的下一个工作会是什么?下下一个工作又会是什么?如果我不在这干了,我会到哪家公司?’”
最后,要在每个阶段都获得成功,对成功的定义就必须灵活。对斯托克来说,这个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扮演办公室超人到后来只能勉强能阅读文件,再到如今终于在工作、健康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对他来说,“就是再多一点点儿”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