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前后,我在北京约见毛大庆,吃了3个多小时的饭,交流对行业的看法,论经济、环保、登山、阿拉善,说到哪儿算哪儿,就是没谈跳槽的事。那天我下午还有个会,眼看要迟到。司机一直催我走,我没搭理,最后司机不得不给大庆打电话:“你们别聊了!”最后我告诉大庆,希望他来执掌北京万科。
2000 年前后,万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开发商,而此时,我们已经更换了参照系,希望自己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几年前的“海盗行动”引进了一批项目管理人才,为万科的全国性扩张提供人才保障。与“海盗行动”不同,这次招聘的第一目标是跨国企业高级经理,范围并不局限于房地产行业。万科更看重他们的国际视野,以及管理过大规模企业的经验。
比如快消行业,它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一定会比房地产公司要好。比如沃尔玛,店面遍布全球,商品成百上千,如果没有发达的信息化系统、清晰的流程,能及时反映每件货品的库存、保质期等,经营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它的管理一定比地产行业要难、要精细很多。
这次行动被命名为“007 行动”。“007”,寓意网罗有国际化视野的跨国社会精英。
2007年底,分管人力资源的解冻正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哈佛广场旁的一个酒吧认识了留学生孙嘉。年轻人给解冻留下深刻印象:眼界很宽,思路清晰,说话做事干脆利落。解冻萌生了挖他来万科的念头。
孙嘉拒绝了,他是麦肯锡送出去学习的,与公司有合约,毕业后第一选择还是回麦肯锡。解冻怂恿说:“毕业到回麦肯锡正式报到之间有两三个月,为什么不来万科实习看看?麦肯锡早晚要拓展房地产企业这个服务领域,对房地产不了解怎么行?机会就放在你面前,不需要任何承诺。”
孙嘉被说服了,到万科战投部实习,其间几位公司高管都和他多次交谈、沟通,甚至邀请他家人前来参观万科总部。一个月后,孙嘉表示:“好像找到点儿感觉,但一个月时间还不够。”解冻回答:“没问题,再延长一个月。”第二个月后,孙嘉决定留下,在战投部工作。
2008年,一次私下场合中讨论及广东碧桂园公司,我颇草率地给出评价:没什么了不起。不久在珠海召开集团季度例会,照例有一个分析竞争对手的报告,时任战投部副总经理的孙嘉在走访碧桂园后做了一份报告,把我的观点推翻,数据翔实,有理有据。显然,他为了反驳我的观点做了认真研究。
回深圳路上,我就致电碧桂园老板杨国强:我原来对碧桂园的看法是错的,希望能与杨先生交流学习。杨先生爽快地一口应允。
孙嘉后来先后担任战投部、西安万科第一负责人职务,业绩出色,2012年初调任上海万科总经理。
现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是“007 行动”的最后一个目标。
其实,此前解冻已经盯住毛大庆两年多了,两人的饭局不下两位数。
毛大庆加入万科之前所任职的凯德置地,是新加坡知名房地产企业。这是他第一家长期任职的公司,一共待了15 年,感情深厚。凯德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很高,注重制度规范,又比较阳光。对毛大庆而言,如果要选择跳槽,他期待的公司也应该是规范、阳光的,应该是一家职业经理人驱动的公众公司。
第一次见面,毛大庆就说:“万科终于来找我了。”
平时猎头找他,他拒而不见,有时连电话也不接。毛大庆说,在社会闯荡这么多年,冥冥之中就是觉得与万科契合。
毛大庆一直关注万科、中海、龙湖、保利等发展比较稳健的国内房地产企业,对万科的产品与组织系统不乏了解,在他负责凯德环渤海地区业务时,曾与北京万科有过工作层面的交流。
他自认是个不太喜欢做生意的人,看到万科董事长爬山,探险,走“玄奘之路”,创立非政府组织……他很好奇。
2004年,在北京的一次座谈会上,我发言:“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状态就跟传统农业差不多,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很低,主要在倒腾土地,有点儿钱弄两套房子就卖了。”大庆找到我说,这些话让他有共鸣,整个行业水准确实太低,他非常认可房地产行业的专业化方向。
当然,万科吸引毛大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还缺少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资房地产企业毕竟很难完全融入中国市场。他能去哪呢?——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是万科。
郁亮去北京出差,常常约毛大庆见面,这种交流前前后后持续快一年,毛大庆对万科和万科职业经理人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2008年奥运会前后,我在北京约见大庆,吃了3 个多小时的饭,交流对行业的看法,论经济、环保、登山、阿拉善,说到哪儿算哪儿,就是没谈跳槽的事。
那天我下午还有个会,眼看要迟到。司机一直催我走,我没搭理,最后司机不得不给大庆打电话:“你们别聊了!”
最后我告诉大庆,希望他来执掌北京万科。北京万科历史很长,但一直没有红火起来,这不像万科应有的状态。大庆是北京人,我们希望有个对北京比较了解的总经理,毕竟房地产还是很本地的事儿,包括跟政府沟通、媒体关系,这些方面他都挺合适。希望他来了之后能把北京万科带起来,有所突破。
我问他:“你怎么想的?”
大庆明确回答:“我真心喜欢万科,但是我在凯德待15 年了,人家培养我这么多年,怎么割舍?我现在非常矛盾。一个职业经理人最起码要职业,不能胳膊一甩就走了。我唯一的问题就是想不清楚这件事儿要怎么办,真是没想好。凯德是家国际公司,万科又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我介于这两者之间,对不起谁都不合适。”
我摆明两个态度:“第一,如果需要,我会亲自到新加坡找你老板谈,你一句话,我就去!正好我也好久没去看他了。第二,你现在的顾虑我都很理解,你确实不能就这样走了,你要是这种人我也不敢要。一定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万科等着你。”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大庆还是跟凯德开不了口。
一个周六,万科总部人力资源部一位同事从深圳飞到北京,给大庆打电话:“我这次的使命就是合同,你一定要签,签完我带走。”大庆说:“我开会啊,不一定有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力资源部同事到大庆家门口堵,恰巧当天大庆去了父母家,手机又没电。那位同事等到凌晨4 点,没等来,第二天一早接着等。大庆早上打开手机,看到短信,电话回过来:“这事儿就它了!”
最后,我给凯德置地董事长去信,感谢凯德对毛大庆的培养,万科也希望能与凯德进一步合作。另外,如果凯德以后需要大庆,万科也绝不拦着。
凯德回信:确实很惋惜,但是万科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凯德与万科的关系不会因此改变。
几年后,再回顾“007行动”,在那一阶段招聘的人中只有20%的人留下来了,80%的人在两三年后陆续离开,其中一些人没有找到自己的管理经验与房地产行业间的契合点,他们带着抱负和期待而来,但在尝试改变万科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
万科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与之前的“海盗行动”相比,“007 行动”的招聘计划和管理方向都不是很明确。另一方面,这些来自房地产行业以外的经理人拥有不同的职业经历,与“海盗行动”挖来一批有团队内在联系的人也不同。“007”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属于“单兵作战”,面对的却是万科的强势文化。我们没有在组织上、文化上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支持——毕竟,契合点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寻找的。
不过,如今的万科已经留有他们的痕迹,比如打通业务平台的努力、信息系统的建设、物业系统的变革等等。他们的到来令万科文化更多元了,对跨国公司的管理也有了更多认识,其中许多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只不过因为组织条件不成熟,或许还只能等待日后实现。
(本文摘自王石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本书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