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职业生涯 >> 职业指导 >> 正文

2014年台湾大学毕业季:就业,先要穿越“低薪门”
转自:www.cnrencai.com 时间:2014年06月16日15:42

  高考已经落幕一段时间了,这个星期,台湾各大学相继举行毕业典礼,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话题,低薪、少机会、无前景成为毕业生普遍的焦虑。此时,社会各界出招帮年轻人解套,励志、自省、反思教育体系、举办就职说明会……从不同角度破解年轻人面对社会的无力感与迷茫。

 

  成功人士现身励志

 

  作为台湾大学的毕业生,华硕电脑董事长施崇棠在台大的毕业典礼上发表励志演讲,他说,人生有两个门,一个是“难行门”,一个是“易行门”,如果有梦想有抱负就要走“难行门”。因为聪明人太多,都会选“易行门”,结果,好走的路太拥挤会变成难行,在竞争惨烈的商场更是如此。他建议毕业生从现在开始把人生的每一刻都当成是修行,这样会慢慢学会慈悲与智能。

 

  施崇棠的演讲并非全是哲学,他提出了实在的建议,一是把一本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不断反刍,彻底读通。二是培养自己成为真正的T型(既广又深)人才,跨越科技、管理与艺术。只有专业技术天下无敌是不够的,尤其在企业里,需要领导一群人共同往目标前进,此时就需要发挥管理技能,以最低成本达成最高价值。施崇棠提醒毕业生,传统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技正在快速跨领域整合,智能型穿戴装置已经继智能型手机之后如火如荼地往前突破创新,表、眼镜、衣服、脑波传感器甚至还有体内纳米植入式芯片,这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创新已成为时代新显学,未来最需要的人才是兼具专才与通才。

 

  另一位成功人士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近日也在多所大学与毕业生见面。张忠谋告诉毕业生们,毕业是“才开始”,学习是终身的。他建议每周168个小时,50小时用于工作,70小时用于休息,至少要把20至30小时用于学习。

 

  老板直言怕“90后”

 

  毕业生马上要面对老板,他们求职时认为高学历及外表出众最重要。但老板们怎么想呢?一项调查显示,企业主用人条件排名前3的是工作态度、学习力及抗压力,学历跟外形反而排在后面。老板们认为“90后” 大多来自少子化家庭,父母把资源都用到这些年轻人身上。因为凡事得来容易,经济也没压力,“90后”求职时不会积极投入,态度自我难以管控,让人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反而主管们要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怕怕的”。

 

  台湾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公布一份对10家大企业的访谈结果,总结了当下年轻人求职就业的障碍,一是面试乱穿衣、迟到。许多企业受访时表示,年轻人职场态度不佳,应该加强品格教育。比如有些大学生会玩在线游戏,但却不会写自我介绍,学校要求的报告是花钱解决的。有学生面试时随便穿衣,迟到也不会事先告知。甚至有大学生要求起薪5万元新台币,离家10分钟车程以上的工作就不考虑;二是大学文凭含金量降低,许多学生学得不扎实,机械系毕业看不懂设计图,没摸过马达,企业根本不敢用。相反,企业更重视专业证照,如果仅凭文凭会影响录用,也会影响薪水。

 

  台湾 104信息科技经理张雅惠直言,“90后”被保护惯了,思辨能力不足,凡事乖乖的无特定想法,无法突破自我能力;或者自由惯了,自律能力让企业主不放心。什么样的年轻人最受欢迎?张雅惠认为傻傻做事、勇敢表达、不懂就问最好。年轻人不用刻意挑事情做,因为每件事对他们都是新的,不过学习目标要定清楚,进步才会快。也不要太在意起薪,因为第一份工作薪水不是重点,重点是累积能力和经验。

 

  功利主义忽略人格

 

  毕业时段再加上前不久发生台北捷运大学生杀人案,令台湾社会把审视的目光投射在年轻人身上。但年轻人是教育的成果,质疑“90后”的同时,也有人自省家庭与学校教育。台湾公益平台基金会董事长严长寿认为,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政府、无边界也无老师,没有任何管制与原则,人以群分,排斥异己,年轻人沉迷于此容易偏执。学校、家庭与社会都要考虑如何防止年轻人被虚拟世界操控,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思考的能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反省有没有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女儿因感情挫折自杀的台湾“考试院院长”关中的妻子张惠君表示,从小就教女儿学习外语,认识世界,追求成就与幸福,但却从未告诉她当不幸来临时该如何面对。她在丧女之痛后曾深深反省。

 

  佛光大学创新育成中心主任潘襎投书报社指出,教育的功利主义忽略了年轻人的人格培育。他在文中表示,我们的教育,表面上充满活力,成果卓著,然而其标准则是成绩、获奖。我们难道不知道奖项有限、受到挫折的永远是绝大部分学子吗?影响教育决策的是来自于家长、社会的功利主义和文凭主义的集体意识,这股集体意识形成主导教育的无形力量,教育单位不得不迁就现实,百年树人的崇高理想让位于急功近利。当下,台湾的教育必须要回归本质,多些时间关怀学子的心灵。作为知识、人格培育场所的教育机构,本应回归“人本”。


(编辑:admin)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